此一討論主題成於去年三月。如今搗出檔案,多加整理一番. This article is a bit long, so please bear with me. =) 想來,愛看雜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沒分享好東西,是一件難過的事。我把自己覺得好看的雜誌,整理一份清單,貼在這裡。大家有看過什麼好雜誌,也推薦一下吧。=)
1) The Economist
The Economist is, in my opinion, the single b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雖然它是本主流雜誌,但常介紹些非主流且有潛力影響整個市場的想法或系統,這對一份權威雜誌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
http://www.economist.com/
2)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Weekly
收錄來自三個國家最棒的報紙文章:The Guardian(UK), Washington Post(US), Le Monde(France)
編輯立場強硬,我比較喜歡看這種文章,而不是所謂立場中立什麼餅都想吃。
http://www.guardian.co.uk/
3) The New Yorker
很多讓你驚艷的新聞主題報導。大蘋果族必讀!
http://www.newyorker.com/
4) New Scientist
我最愛看的科學雜誌之一。非常前衛,編輯群文筆風格不像是一般 lab-styled 科學家能寫出來的。注重新科技與社會政策面的相互關係,還有新科技在 application 方面的可能運用探索。
http://www.newscientist.com
5) Scientific American
這本雜誌最主要的是介紹跟進入主流的新科技與新領域。一百多年出版歷史,全世界最早的科普雜誌!如果 New Scientist 報導的是剛發展的新科技,那在 Scientific American 的東西,就是即將影響世界的新科技。
http://www.sciam.com
6) Science
最具權威的國際綜合性科學雜誌。Covers all aspect of science. Dense, but accesible to any intelligent layperson. 如果是 Nature magazine 就太深了(對我而言)。
http://www.sciencemag.org
7) Techonology Review
Catergorically absolutely the best on social consequences of new techonology.
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
=============================================
問:上面的介紹我很感興趣,請問一下,不曉得這麼多東西你是怎麼消化的?
答:看雜誌有好幾種方式吧,就像看書一般。有的是只看標題,有的文章只看第一段,
更有興趣的掃描一下全文,看不懂得部分,我會視情況決定要不要跳過。如果我覺得
這個部分沒看懂會妨礙到我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那我才精讀,如果不是,那就不理它,繼續讀下去。
以前看雜誌也都是從頭看到尾,後來發現,這樣子非常沒效率。有的文章主題已經很熟了,再看下去只會變成訓練閱讀能力而已。所以後來改成,拿到雜誌第一眼先看目錄,看作者是誰,看頁數多少,然後快速翻過剛才在目錄已經 target 想看的文章。
我覺得書或雜誌本來就不是要整本看完的,即便是教科書也是。大概是國高中被教科書定型了閱讀習慣,所以後來在閱讀不同平面媒體時,常會不自覺運用到那一套。其實閱讀的時候,我猜吧,應該先確定自己的目的何在。現在的 information 多到不可思議,先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才不會被牽著走吧。
舉個例,當我拿到一本 Black & White 的攝影雜誌時,我看到封面寫的是:
For collectors of fine photography.
那我可以馬上推斷,這本雜誌跟其他攝影雜誌的區別在哪裡。然後我的思路是:很多攝影雜誌的廣告很多,技術性文章也很多,但這本雜誌可能不太一樣,會以呈現黑白影像為主。好的,我還沒翻開這本雜誌,但我已經知道像我這種門外漢,黑白照片的好壞是分不太出來的,所以,我會放棄細看這一本雜誌。但至少以後若有需要,隨時可以想
到有這麼一本出版品。比如說因個人興趣要設計網站時,想做一點不一樣的,想搞一個黑白站。版面要怎麼編排,就可以參考這本 Black & White Magazine.
妳提到了四本雜誌,我講一下我自己是怎麼看的好了。
1) The Economist
看這一本雜誌我是以『朝聖』的心情來看,因為我最弱的領域,就是經濟與商業方面的概念。所以我看這本雜誌時,我只看『標題我看懂得文章』。因為不熟悉的領域,一定有很多觀念的呈現方式,是我所不適應的,所以我只能夠看標題我看的懂文章。比如說:
Mobile phones: The next wave Mar 13th 2002
像下面這一個我就根本搞不清楚是什麼公司,我也沒興趣(沒能力)知道,所以直接跳過:
Valuing AIG: How much is AIG really worth? Mar 7th 2002
2)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Weekly
這個我只看:(一)跟台灣有關的(二)跟日本有關的(三)在英國境內,但是在台灣有相對的議題(四)標題看起來就很有趣的(五)特別專欄關於英國人是怎麼看美國政策的(六)體育
3) New Yorker
東西多又難度高,看懂有些東西需相關文化背景,所以也只挑自己有興趣,在現在/未來會跟自己息息相關的議題,如外國人在美國工作權
4) New Scientist
我非常愛這本雜誌,一度還想自己訂,後來發現台幣貶值實在不划算,放棄,去圖書館借就好。這本我幾乎是看八成以上
至於你說到怎麼消化的問題,基本上,我不太會強迫自己去看什麼東西,要強迫也都是要有興趣的。算是挑軟柿子吃吧。因為我覺得如果強迫自己去看什麼東西,長久下來可能會壞了胃口。要不然,當強迫必要性的因素削減之後,那不就把這些東西都丟光光了嗎?
問:譬如 The New York Times 一般都是推薦 editorial/oped 這一版 ?
答:那我反而少看,因為我不相信有幾個像我們一樣的學生有能力去了解那些文章,不是只有字面上了解而已。比如說,老外要能看懂中時的社論,妳覺得她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背景條件?大家常說看 Time 還是 Newsweek 學英文,我到如此想,應該可試著看有興趣領域的雜誌才比較好消化,進步也會快很多。為閱讀而閱讀,有時是很無聊的。
問:或者,只是挑有興趣的主題來看?
答:一部份是這樣子的,另一部份是,完全沒聽過但有興趣的議題。比如說開曼島避稅。有時我也是很現實的,我會看一些讓自己在某些領域中『看起來』好像真的很內行的主題。說穿了,只是了解『名相』而已。這就像是,我沒接觸過行銷,但我看過講 database marketing 文章。而這個概念在歐洲也才萌芽不久,更何況是台灣(2000年左右)呢?
或是說,有點類似太極拳中的巧勁吧。某個領域人家都很熟的東西,那就表示那種東西不用花很多時間精力就可以了解,那我會放一旁,直接跳攻那領域具有開發性的概念。新的概念常踩在以前的概念來發展,所以懂了新的概念,再加上一點想像力,舊的概念就可以摸出個大概。我看雜誌時,也是如此。
==============================================
8) Der Spiegel(Deutsch)
德國鏡報,德文。我會買這本的原因是 Time/Newsweek/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等等都太貴了。鏡報編排頗為紮實,但又不會有日本雜誌把版面全部塞滿,看起來很花的那一種感覺。雖然我的德文蠻差的,但至少半年一定會買一本 Der Spiegel.
此外,鏡報反映出來的觀點又跟西歐國家會有點不同。德國本就位於算是中歐的區域,所以東歐國家如欲西進,定會跨越德國。在台灣書局能買的到對東歐能較詳細反映當
地觀點的介紹文章,大概只有鏡報(I might be wrong)。我都是到敦煌去買的。
http://www.spiegel.de
9) Auto, Motor, und Sport(Deutsch)
德國很多大雜誌都看起來很飽滿而且內容嚴謹。在汽車雜誌裡,美國有 Car and Driver, 英國有 What Car? 德國則是有 Auto, Motor, Und Sport. 這本是業界的標竿之一。車款介紹深入,主題明確,攝影一流,報導方向實用,最重要的是,專業。台灣很多汽車雜誌主要的訴求客層是年輕人(男人),但年輕人好炫好快,雜誌也三不五時就餵一餵這方面的題材。講到車款評比時,因為拿了廠商的贊助,常難有客觀的報導出現。編輯群也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常在 technical 的細節上下筆過重。但在德國,主編多五十歲以上,所以選出來的東西比較會注意人與汽車間的互動關係。兩者深度相差頗多。畢竟是人開車,而不是人去一直追 constantly evolving 的 car and technology。
http://www.auto.t-online.de/
如果看的懂德文,就選這一本,如果看不懂,那就選英國的 “What Car?”
10) 月旦法學(中文)
之所以我會提月旦法學的原因,可由兩層面講起。其一是,法律是維繫社會的機制當中最基本,也是同時牽涉到訴諸文字表達的絕對理性與人類非理性面的 discipline. 這種有趣的產物怎可不去了解?其二是,期許自己年輕時多建立些法學概念,未來總是會受用無窮的。
月旦剛成立時出版了好一些很棒的書,我國中時因困惑台灣政治的奇異現象與媒體的各云紛紛,想說,乾脆直來接觸原典,觀念基樁若能打實,則萬變形於外,固守心於中,比較不會面對時事搖擺騎牆,風來則草掩。
月旦法學是一本期刊,剛接觸時我不熟悉那種表達的方式。非常精細稠密,有如織網繡花,需尋其理絮才能窺其所言。這對念慣閒書的人來說,是很費心思的。
=============================================
本文到此,後來就沒有繼續寫了。其他部分的清單如下:
新故鄉(中文)
Motociclismo(Italiano) 摩托
Brava Casa(Italiano) 建築裝潢
Shambhala Sun(English) 心靈宗教
Asahi Shinbun(日本話) 新聞政經
Wired(English) 網路科技
Harvard Business Review(English) 商業管理
陸上競技(日本話) 體育
漂亮居家(中文) 居家裝潢
Atlantic Monthly(English) 美國政經社會文化
Consumer Reports(English) 消費者權益與保護
Verbatim(English) 語言言語
National Geographic(English) 地理世界
很好,不知道怎么看。
Hi,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
我現在大多是 subscribe online 的服務,比如說:
1)http://www.books24x7.com
2)http://www.questia.com
3)http://www.netlibrary.com
不過這些好像跟書有關,新聞紙嘛…
4)http://www.newsstand.com
happy magazine reading :)
wired, national geographic, Time magazine, Business 2.0, Scientific American, Forbe, The Economist, New Yorker . bla bla blah :P
除了wired, national geographic, 和 Time, 其他都是跑到圖書館去看,這樣比較划算:D
(another insightful blog, adding to my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