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次嘗試在不同時空(速度)的狀況下進行 blogging 的「前置」和「後製」動作,不過這些累積下來的經驗,顯然和上週五終極的「極限經驗」,還有一大段強度上的差距。
我對「前置」和「後製」的定義是,「前置」是書寫、錄製 podcast、或是編輯文字或多媒體的過程,而後製則是可以實際在「線上」進行書寫、編輯、錄製,剪輯,或者是回應 comment / trackback 的 blogging 過程。
書寫部落格的「前置」空間,選擇有幾項,比較常見的固定空間是:
* 住家、客廳、起居室、書房、工作間、車庫
* 公司、辦公室
* 咖啡廳、餐廳
* 其他可以接收到無線網路溢波的建築物內
比較少見的固定空間如:
* 可以接收到無線網路溢波的公園
* 捷運站內、捷運月台
* 咖啡廳或餐廳門口
在移動的空間內進行 blogging 的「前置」作業,機會就少了一些。例如說…
* 捷運車廂內
* 一般市內公車(如首都客運)
* 縣市間往返公車(如新竹客運)
* 計程車
* 私家車(SUV、VAN、Hatchback、Sedan…)
* 火車
而移動空間若搬到的水面上(下),那又更少了一些,例如在台灣可見的:
* 人力泊靠的舢板、渡船(新店碧潭)
* 風景區的腳踏船(花蓮鯉魚潭)
* 手划船(如日月潭)
* 渡輪(高雄旗津)
* 中程渡輪(北海岸藍色公路)
* 郵輪(麗星)
如果搬到了空中,那幾乎只有一類的選項:
* 國內線航班
* 國際線航班
這些定址或是移動的空間,都是 blogging 在前置作業上比較可能發生的地點。在這些地點做 blogging 的動作不太需要付出什麼樣的「成本」。雖然所遭遇的情境和書寫的難度會有不同,但說穿了只是換個地方打字或是錄音(傾印心智)而已。當然,每個人在因書寫環境之不同影響下所可能產生之不同文體的狀況,不是我能夠討論的。
但在有些時空之下,若要進行 blogging 的前置作業就會有些挑戰了,比如說在陸地的部分:
* 步行、競走、慢步、長跑、短跑、Fartlek 訓練
* 自行車、協力車
* 自家或公共游泳池(水面上下;非在岸邊)
* 近海浮潛
這牽涉到你在「自驅移動(self-propelled move)」的過程中會使用什麼樣的器材,將傾印的心智「具文」或是「具音」的呈現(I call this “blogging”)。許多小巧的 mobile devices,在此刻開始顯現出它們的特殊價值。或是由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特殊的「使用者經驗」,可以進一步收納為未來 web services 若要切入 blogging 這一塊,無論是在使用者終端的 device 或是人機介面的設計上(偷看一下樂多最近上線的 moblog),所必需進行的 task analysis 之結果。
而在一般人還有機會嘗試的移動空間上(先以台灣為例子),則是我稱之為極限部落格的經驗領域,比如說:
* 輕航機
* 跳傘
* 滑翔翼
* 摩托車(非速客達 scooter)
* Scuba Diving
* 從二樓陽台跳下自拍(大笑)
我只懂摩托車,所以想先慢慢細談這一部分。上週五的特殊經驗,讓我回來一睡就睡了12個小時。
你準備好進入極限部落格的世界了嗎?;)
To cassiel:
我不知道旗津渡輪上,是否可以收到無線網路的溢波。那只是平衡地方差距的舉例說明。不過在渡輪上拿筆電出來寫可能有點挑戰就是了。
To 泣き虫:
感謝(thanks)。:)
To area43:
我覺得 roodo 的 moblog 服務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不是 web 或是 mobile 端技術上的。
To quawn:
我是趁著 blog 還沒倒的時候,多寫些心得出來。:p
真講究!
你是說旗津渡輪上可以上網嗎?這還真有趣…我要去試試看…
我喜歡二樓陽台跳下自拍的橋段,這畫面一定很恐怖。
也提供一下我的Moblog經驗:
就這陣子自己的使用經驗來說,Moblog不只是Mobile+Blog,由於自己騎摩托車,所以Moblog有很大部分是Motorcycle+Blog,經常是遇紅燈即拍隨傳,打發些時間,同時,由於每天騎的路線大同小異,所以會試著從不同角度觀看、拍攝景物,也由於時間急迫,所以大都沒有附上標題、說明,另外要隨時注意紅綠燈的切換。
偶而會嘗試行進間Moblog,但是首先要熟悉手機按鍵,因為要一手握把手、一手傳MMS,遠傳提供的傳訊號碼倒是蠻便利的(365365365),3個數字在相鄰區塊,比較不容易輸入錯誤,但行進間Moblog還是不建議嘗試,有道安問題,危險性高~~
:)
Schee的行動力實在令人拜服…(再嘆)
工頭兄的一字「嘆」還真讓人不知該如何回應。:D
有 test pilot 和 test rider 這種專業,但不知業界有沒「test blogger」這種職位。我還蠻願意做這種工作的。:D
真是好文!(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