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K 談 IoT 談的像是夕陽產業的掙扎

Gosh,大部分的人聽起來都像是台灣過去教育之下的好學生在回答老師問題的調調。講話用的詞像是沒有經過深刻思考直接吐出的標準答案。這習性在這時代實在是越來越不可取。詞彙的運用看似無關緊要,但卻是整個認知框架的側漏體現。這框架就是最該轉型的第一步,沒轉之前,後面說什麼都只是會背書寫選擇題的好學生罷了。

這讓我想起董福興的另外一篇投書。他所提的觀察很貼近事實,不過我再多補充一點看法。

為什麼不能沒有釘子

董的內文提到三個(種)單位,分別是經濟部、資策會(工研院也算此概念股)和產業公協會。三種單位是「釘子」,這沒什麼好談的,但釘子為什麼不能拔?這點可想想,隱晦一點來說:固定膝關節的釘子拔了,大腿和小腿會脫掉,外面看起來沒問題,但連走都不能走。或是我們嘗試不避諱的把關鍵環節寫出來:資策會作為一個法人概念股,把一件事情從雷鼓喧天做到人人(利益相關者)喊打,幾乎沒有具體成效(以上僅為舉例),但人人在公開場域都噤聲不語。或是高明一點,嘴巴罵,身體還是很誠實。那麼我們把這整件事所有的前後發展過程好好發掘,有沒有更為公開,長期累積的檢討?大數據不是很夯嗎?這不是用大數據改善自身體質的最好時機嗎?

喔,不,不是那種打混的大數據報告,是真的去發掘整個套路到底是如何?串上串下,串東串西的十八般套路,遇到什麼樣規模的預算,就會自動轉移到什麼樣的套路?一個套路使不通,怎麼切換?怎麼生存?怎麼消滅?如何和其他套路合併?如何善終或惡終?怎麼東兜西兜?為什麼只有它能兜?為什麼只有它能被兜?是誰讓它能被兜?只有它能被兜大嗎?兜小的呢?

先看看釘子是怎麼運作的,才知道怎麼置換,或是要不要置換,還是敲平釘子。成本和風險是什麼,最後划不划算,不能不算吧?很多人都待過這間房子,但設計圖不知道被扔去哪裡,也沒有人想到去遠方拜訪老師傅,試試看能否憑印象畫出來。樑柱動不了,但結構知道了,其它東西也比較好動。怕的就是這是有一百間房子的英格蘭老城堡,根本沒有所謂原始設計藍圖這東西。

釘子不好拔,那該蓋新的房子(產業)嗎?

看這些環節就像是診斷一個人跑百米。大家都知道 Usain Bolt 跑很快,是外星人。台灣的資策會培育出來的「運動選手」,怎麼樣都比不過外星人。有人說,因為 Usain Bolt 很高,身長1米95,媽啊,比我們跳高選手還優秀。這回答很直接,只要看過他比賽的都懂,就跟只要跟資策會(編按:概念股概念股)打過交道的也懂。但日本的伊東浩司1998年就能跑10秒整,他也只有1米8啊?要不然來自中國廣東的蘇炳添更只有1米72,今年還兩度跑到9秒99?你說資策會生不出來1米72的男子選手嗎?不可能的。還是因為這兩人有 Usain Bolt 的存在,所以就沒有「市場」嗎?當然不是的。

不是不能克服,但如果你只在電視機(媒體)前看 Usain Bolt 比賽, 怎麼樣都送不出去好的田徑短跑運動員。你可能必須移地訓練,例如很多台灣當紅的異地加速、孵育計畫。你也可能會懂得挑適合的場地訓練,比如說某個以 “Stadium" 為名的計畫(我在 Twitter 上長期關愛對方),挑錯了訓練場地。這就好像聽起來同樣是跑步,不會呆呆的只想到美國,對吧?肯亞有很棒的選手村,是真的村莊,不是只有選手的村。幾百個世界級的選手移地訓練,生活、起居,頂尖的人都在那,不過那是長跑的故鄉。沒經驗的教練(業師)帶著表現還只有嫩嫩的選手去,視野也會大為開拓。但移地不是移籍,移地和移籍是相去甚遠的。

這還只是田徑,不是球類運動,更沒有考慮到媒體轉播生態。一個運動員就搞的這麼複雜,那談整支球隊(足球嗎)的移地訓練還得了?足球(某產業)踢的不好(體質),到底是因為體質不好,還是沒遇到機會(如:對上越南)?看起來越南這場是有消費市場,但新的運動員體質不好,能比嗎?搞不好也行的。有市場,產品和市場對了,就不用去追求成熟市場的一流表現。前面有二十個國家的市場,後面卻還有兩百多個。現實是一樣的,但故事怎麼講很重要。

看百米一個人跑過終點這麼飛快,後面絕對有不單純的事。培育一個新世代的田徑運動員,只是在講「新創(企業)」,不是「創新」,是在原有業務/領域/運動場的新創,還不是創造新的產業、新的商業模式。一整票談 IoT 幾乎都是舊產業+有點新意的舊產品+舊應用。說是戰國時代,好像人人有機會,但遊戲規則是一樣的,就是新創企業的快速淘汰,舊企業新產品(很需要 IEK 的這些企業)的快速迭代和掙扎。

與其強說是新商業模式還是新的 IoT 產業,這根本是託大之詞,倒不如好好面對顧本的整體資源,因為運動員、體育設施、培育系統、教練系統、賽事規則等,都不是說拔就可以拔的。要拔之前就要摸的透,夠透,真的透,最好是沒有後顧之憂的人來處分,而那些人只會是本來就是釘釘子的那些人,也就是不該繼續在場上擔任運動員,但卻是可以擔任其它職位的那些人。

這點只要認份誠實,不要為了兜資源而兜,看看市場,面對問題,看清楚巨大的問題,不要當只會做選擇題的老學生。相信黎明之曲,指日可待。

救世級的應用呢?普世的 IoT 標準呢?

如果你產業想出的只是外中選一天外飛來一筆的救世應用,行,老天會給你一次機會,那叫做楊傳廣,一個在十項的所有項目幾乎都有全國記錄表現的楊傳廣。省省吧,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田徑運動是殘酷的,選手是有年齡,該退下來,就乖乖退居幕後。不早點退,好好做些後勤培育新選手的事,屆時就是整個世代的斷層,而你的昔日風光,也沒人會記得。因為這運動,根本在本地沒觀眾了。

那標準呢?有沒聽過奧委會有很多傑出退役的運動員?也有更多也不是運動員的。那麼這些退下來的運動員(產業大老),難道不懂的去玩規格嗎?怎麼會叫菜鳥去玩國際規格?英文好跟玩國際規格是沒有關係的。

玩足球去奧委會?搞錯了吧。是 FIFA 才對,玩 F1 去奧委會?這也搞錯了吧,是 FIA 吧。玩拉力賽去奧委會?這又搞錯了,是 ASO 吧。IoT 被談的包山包海,知道有多少已經成熟和新創的國際組織在運作嗎?IEK 一定知道不少,不過如前所述,IEK 出去玩國際組織的,哪些是退下來的傑出運動員?

運動的隱喻拉的太遠。我的想法是,IEK 談 IoT 談的像是夕陽產業掙扎的催眠曲,但黎明的氣氛不是這樣談的。這也算是我看了董福興一文之後的另外補充,因為催眠曲是很有威力的,很多人沒聽就睡不安穩,有保母透過大眾媒體唱歌唱回來是正常的。資策會、IEK、部分產業公協會等,都有這樣的保母特性。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