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完全免疫於假新聞的兩三想

完全「免疫」當然不可能,畢竟新聞還是了解週遭大事的主要資訊管道,尤其是不在生活圈內的大小事,除非斷絕和一個文化和語言圈的接觸,否則不受「假新聞」的影響似乎不太可能。當然影響的程度是很有機會大幅降低的,甚至可以降低到微乎其微的程度。這個議題近來很紅,而且很多朋友深受其害,所以我著手快寫了這一篇。我所謂的朋友是:

  • 退休軍公教,手機是主要的新聞資訊的人際輻散管道
  • 網路公司從業xN,常被約喝咖啡,深受其擾
  • 政府資安概念股,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第一線執行人員
  • 公關公司,接政府行銷案或是承包地方選舉案操作
  • 智庫相關人士,就是出點子要怎麼面對這件事的那些常被諮詢的單位
  • 民意代表與其團隊,地方和中央都有
  • 老外,無論是現任或是過去是美國國務院系統者
  • 積極的媒體和傳播學者
  • 以上不一定來自台灣,也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法國美國等地的朋友和同事們

這樣列起來還挺複雜的,不是我交友狀況複雜,而是任何人只要有點年紀而且關心這件事多一點,自然會認識到足夠的利益相關者。不過大家都有自己難言之隱。我們看到比較多的,大概是其他人應該如何如何面對假新聞的「抱怨」「建議」等,但自己本身是如何因應 fake news, disinformation 或是 misinformation 層面,卻是談得非常之少。

我有幾個長期的原則,或有部分的參考價值。我也想了解各位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1. 公領域和私領域在網路空間切極為分明:簡單來說就是,社交媒體上我所傳遞或發送之訊息,基本上有很強的公領域和私領域意識,例如在我還有臉書帳號的時候 (2006–2018),即使是轉傳一則新聞(次數非常之少),我幾乎轉傳的都是和公領域相關的訊息,而且也會回文一篇至少千來字的短文,說明我的看法。由於轉傳的習慣如此,因此任一則被轉傳的新聞,我也大概要花二十到三十分鐘「處理」。這個習慣和資訊處理的隱藏成本,也讓我傾向只轉傳我本來就長期關心的領域訊息。基本上,台灣社會上這些來來去去的大風波,我是不太會「跟」的。很多時候訊息太快或太散,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判斷。這些「網路浪潮」和假新聞,不實資訊等訊息,到了我這邊,基本上就像是掉到黑洞裡,連「逃逸的足跡」都不容易跑得出來。當然這一點原則,也就是在網路空間把公私切得清楚的原則,還有很多妙用。下次再交流。
  2. 基本上不轉貼繁體中文的新聞:「急公好義」或是「社會正義感」強烈的朋友,轉傳新聞的節奏是很明顯的,不只頻率高,我想都能算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朋友應該也知道我對公領域特別有興趣,但卻不容易看到我轉傳的新聞是屬於我所不關心的領域。比如說,幾天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明天發生哪裡氣爆,後天又發生什麼事,說實在的,我不是不關心,只是關心很有限度,更遑論還要給不用真的負責任的「建議」。由於這些社會事件來去都很快,再加上台灣新聞水平,大概只能當「垃圾食品」等而視之,偶一為之皆大歡喜,天天進食自找死路。因此能被我轉傳的訊息的型態,幾乎不會是繁體中文的新聞源。

寫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認為這樣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事實上也不會的,訊息的來源本來就多樣且豐富,比較有能力切換和選擇訊息圈的這個「習慣」,我們就姑且稱之為習慣,而不稱之為「識讀」或是「能力」,也是要長期訓練的。關心社會事件,多多少少算是國民的義務,但這個關心可以有很多途徑和方法,每個人時間都有限,能力也有限,保持私人生活的節奏,不被荒唐浮動的社會事件大幅影響,相信也是不少人心裡的願望。手機的絕對普及,讓資訊流在傳遞和消費的型態,大幅飽和地侵入每一個人的生活,我覺得在這個「假新聞」被拉到「國安」層次來談的時間點,能多想想一點自己本身是如何處理「信任」和資訊「消費」的習性,或許是一個對個人而言的好起點。你信「它」才會轉,你信它可以達到一些目的才會傳,你希望人家也信它,最好是信到死去活來乾乾淨淨不染一塵最好,可是我實在也沒這麼多時間信這個信那個。我還是認為,如果你關心一個事件,看能不能關心的三個禮拜,認真一點拉長到三個月。有了這個關心時間維度的延展,那麼妳對這件事所牽涉的利益結構和狀況,就有機會找得多一點(用網路),看得多一點(用眼睛),想的多一點(用大腦)。當然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這樣,但選個一兩件事就好,此法用來,大致還算不錯,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極為受用。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