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人物鼓勵使用特定社交網路平台的直播

有人問到我這件事情,我不好意思多回答,一來是政治人物直播這好不好,不好說,你問我我反而會回問更多的問題。二來是,我對於主要社交平台大量蒐集個人資料以作為商業運用,這件事非常有戒心。我想長期在網路公司工作的朋友,對於平台本身能蒐集到多少資料的威力,都不會陌生。這件事20年前還沒有這麼嚴重,10年前智慧手機高度成長期大爆發,事情開始急轉直下。3年前史諾頓事件之後,稍具規模的網路業者都知道,這件事(數據、跨境、隱私到網路攻擊)將不會很好處理。這幾個大平台在歐洲、美國和印度在2018年受到不等的挑戰,這些壓力也反應在股價上。照道理說這件事,台灣的社會不可能不知。但有沒有警覺顯然是另外一回事,有警覺之後,到底有什麼具體的行動,這又是另外一件事。

歐洲各國的社交媒體普及狀況,和台灣不太一樣。很多國家全體上網人口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的比例低於五成,這包含我們比較熟悉的德國。五成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在上網人口有五成的人,他的資訊接收管道,來源更為多元。在網路的部分,例如搜尋引擎、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體等,都可以算是成熟而且通用的管道。所以如果今天德國總理梅克爾登高一呼說,要求大家因為假消息 (disinformation) 趕快在2019年歐洲議會大選前,多多訂閱她的臉書帳號、推特帳號等,就算大家都訂閱了,至少有一半的上網人口是被這個「鼓勵」排除在外的。再加上沒有上網的人口,也佔了一成以上。所以梅克爾再怎麼呼籲鼓勵,即使是算有上網人口把她的帳號「訂好訂滿」,特定平台的社交網路帳號,絕對不會是唯一的即時訊息管道。

況且,以德國人對隱私的重視態度來看,梅克爾若真的如此呼籲,不出意料,一定會招致不少團體和媒體訕笑撻伐。雖然俄羅斯在資訊戰的各種混合操作,讓歐洲每一個國家都很急,而且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今年中的歐洲大選,若在假消息的「防制」沒有做好,可能整個歐洲議會會大比例翻盤到極右派去也說不一定。但有幾個原因,讓西方國家七國集團 (G7) 的領導人,基本上不至於做出這樣「鼓勵支持者來訂閱我的臉書」的呼籲:

  1. 這些平台本身都是商業平台,而且是美國的商業平台
  2. 政府自己有訊息管道,例如本來就應該很完善的網站
  3. 社交網路服務會將支持者或訂閱者暴露在已經被武器化的社交網絡平台
  4. 對內容本身的要求,以及和訊息的傳遞,極度依賴不透明的演算法和極大化的商業利益

1 的部分不難理解,但對台灣可能一直很難。商業平台並非社會資訊基礎建設的一環,但台灣自從2014年之後,政府單位、政務官和事務官,大幅採用 Facebook 作為單位訊息對外公布的唯一管道。在我看來,這可以說是一種具有高度「歧視」且偷懶而不自知的作為,看起來強化了單位本身和國民的資訊近用 (access),但其實是讓訊息管道完全依賴演算法和商業模式不透明的商業平台

我並不是說不能用這些管道,而是用這些管道需要有綱領 (guidelines),這個綱領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保護很多人,例如:

  1. 保護政務官的身份本身,避免遭致濫用
  2. 確保單位訊息管道的公共性,例如完整的訊息,一定是在自己的網站上能被第一時間瀏覽和檢索

社交媒體的政策和指引是很平常的,只要去搜尋引擎檢索關鍵字,G7 各國政府單位,美國聯邦機構,州政府層級,甚至是大型企業,都有這方面的明文政策可以作為借鑒。我猜想台灣這些單位是把社交媒體平台只是當成「媒體」和「公共關係」的層次來看待,而不是以更為全局全面的訊息管道和生態來看待。

因此,我們就看到了鼓勵大家訂閱特定社交媒體帳號這樣的行為出現了。這有什麼壞處呢?在台灣,這個社會還面臨到不太一樣的挑戰,有人說像烏克蘭,有人說像香港。不過簡而言之,此社會面臨到的是網路資訊社會體系遭受外在因素強力介入干擾的狀態,因此同樣是公部門「鼓勵」民眾訂閱特定社交媒體帳號,在鼓勵之前所要考量到的整體風險因素,也和 G7 國家不太一樣。好比有:

  1. 社交媒體帳號(如 Facebook 帳號)長期為訊息紛爭「交火」之處,鼓勵訂閱等於是將支持者或訂閱者,直接長期暴露在交火的訊息網絡之下,而且還間接影響到這些人的朋友圈。簡單來說,就是鼓勵平民進入「言論火網」交織的空間
  2. 讓「敵對勢力」在社交網絡平台進行個人數位人格繪製 (profiling),有了更豐富的數據「水管」
  3. 大力公開支持高度集中的特定商業訊息管道,等於是大幅弱化了其他的公有訊息管道

這三項在我看來,其實都非常嚴重,也有高度的風險。習慣以「網紅」稱此現象者,或許多半不會觀察到這個層面的風險。上述提到的三項,在西亞、東歐,以及南亞各國,都有在後續引發不當效應之案例。或許台灣政府單位對於網路空間和網路資訊社會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偏向「媒體」和「公共關係」的層面,所以在想著如何能快速「反制」假消息,建立即時而能掌握的第一訊息管道,自然而然,就取用最能「便宜」「行事」的方式來達成。不過,若我們把這件事的思考層面,放在「兵推」的層面,放在到底一個號稱是「數位國家」的政府要如何認真建立自己能夠掌握的公共訊息管道和生態,那麼,強力鼓勵民眾訂閱特定的網路社交媒體帳號,顯然就不該是中長期的因應之道。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