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問起幾個人事任命案,我本想說厚道一點,不該公開表示意見。而且涉及公共事務,不方便多說。不過這些任命,絕非侷促於一兩案之間。更多顯現出台灣鄰老政治體系,在面對網路時的無奈和無知。這兩無因素,相襯相發,奇特事件和發言,層出不窮。以外人來看,甚是有趣。
其一是,對「網路世界」的運作理解,在老政治界,可說是被迫看到大浪大潮。老政治界,多半也只是從「媒體」看到大浪大潮上的「衝浪好手」,就以為此些專業人等,足以勝任在同樣海域的「航海」「海事」的任務。我若用「海洋」的比喻來談,這裡的朋友,多半都能理解其荒妙之處。衝浪是專業,製作衝浪板當然也是專業。但善泳衝浪者和航海或是海事營運,能直接畫上等號嗎?當然不行。若我說行,抓了一個衝浪手來當貨輪的大副,你一定會說,我腦袋有問題。
換到所謂的網路世界,就好比,你看到媒體說某人如何如何,實在是網路英才。於是看起來和網路有關的問題就問他的意見。上到跨境數據流與司法管轄權的爭議,下到在社交平台上的粉專留言該不該該刪除。有時候順便問問 iPhone 在哪個國家買比較便宜,或是華為手機到底可不可以用。
既然我們這邊提到了「老人政治界」,那我們就來嘗試定義。可歸類於老政治界的人選,可說至少有三個特性:一是這輩子上網第一站就是手機,而且到現在為止也只有手機。二是年齡層可能從50歲到80歲之間,年齡再上去,可能就算要看簡訊,眼睛也會有些問題。三是,具有主官,主管的人事任命權力。
三個條件都滿足的老政治界「人物」並不在少數,從地方到中央,從部會到院會。你我身旁這個年齡層的朋友雖然不少,但絕大多數並不能歸類在「老政治界」,因為他們並非公眾人物。而關懷地方公共事務,例如家前面的水溝通不通,學童的行路安全,這也不能算。
那麼,什麼叫做「臨老入網路花叢」?所謂的臨老入網路花叢就是,用手機看到了活跳跳的網路世界,看到了買東西這麼方便還能送到家裡巷口便利商店,這就是入了網路花叢。入網路花叢本來也不會發生什麼憾事,例如說,今天用個沒有真名示人的帳號,看看某人在 Facebook 對公共事務的留言,或是滑滑 LINE,看看誰今天轉帳有沒有把證明拍過來。無論怎麼看怎麼滑,這都是網路世界的一小小小角罷了。
但入了花叢的問題是,以為天天看到的花叢,就是整個自然界。以為透過自己習慣的「路徑」所看到網路訊息,就是整個網路世界和唯一的入口。對一個積極學習的阿公阿嬤而言,這不是什麼問題,但還記得我們前面說的「老人政治界的臨老入網路花叢」?這些人並非你我,是公眾人物,是政治人物,是有人事的任命權的人物。人事任命那些人,要有些想像的代表性,所以被挑選能代表網路世界的代表,就取決於「老人政治界」到底逛過網路世界的哪裡,或是說,從哪裡聽來關於那個世界的一切所有。
此時就會發生非常多「有趣」的任命和發言風格。我們想想,海洋生態何其大?網路世界何其大?即使是張榮發也完全不足以代表海洋,為台灣和海洋的所有有關事務負責,對吧?網路是承載了超過四十多億人的空間,跨境、流動、變動的特性更高。幾個人的過度代表,不就是「老人政治界的臨老入網路花叢」所呈現的時代悲劇(或鬧劇)嗎?過度代表的壞處,就是高度限縮了看清楚網路世界的時代機會。既然看不清楚,當然更別談基於現實的「代表」和「分配」。那麼,最後得益的是哪些衝浪手,當然也會落得比瑞士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財富更為集中的絕對集中了。
這種絕對集中的態勢,對很多事來說,都是最糟糕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