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安局(台灣)的資訊作戰小組

新聞:投誠方便麵被譏 逼出國防部新神秘組織:資訊作戰小組

而據軍方官員透露,國防部與參謀本部現已垂直整合包括政戰局、情報、資訊、保防等十餘個部內單位,成立「資訊作戰小組」,負責謀略欺敵任務,針對中共頻繁對我施放假訊息,我方也將「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發揮政治作戰思想戰、謀略戰、組織戰、心理戰、情報戰、群眾戰六大戰法功能,要與中共在心戰戰場上對決。

我比較好奇的是,傳統空間和網路空間的許多特性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一個區域之內的地理空間有其客觀條件和各種邊界,地質和地理變化,在一場有限時間內的「交戰」,可說是微乎其微。氣候的局部變化雖然會投下在空間內是否能順利運作的變數,但無論如何,都是在可見、可視,且物理條件極其清晰的空間中「作戰」。

但在網路空間,就以幾個龐大的社交媒體而言,演算法的「宰制」,讓這個空間內的「邊界」和「條件」會不斷的變換,這些空間維度的測量、偵測、辨識和理解,完全不是傳統軍事領域訓練出身者能輕易掌握的。或許有人說,所謂的「心戰」理論,是應用在不太會變動的人類和人格身上,但整個網路空間的結構和遊戲規則,國防部過去投入多少資源,有多少了解,這些了解在十餘個部內單位的基礎認知水平差異有多大,我個人是比較謹慎懷疑。

如果做的是一般 “growth hacking” 範疇的產品經理在做的,只是意圖轉個角度,本來是服務留存 (retention) 或使用者貢獻成長 (e.g. ARPU) 這類指標在控制者資源和「戰法」的投射,現在運用到「網路」資訊作戰領域,不知道資訊作戰小組推演過多少人規模的「戰役」。一百萬人?一千萬?還是億量級的?

這小組的競爭對手,可能有十億量級的經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