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軼事,非虛構。本來是易事,或是解法總有脈絡可循,不該落到如此下場。但觀乎發展情況,對不少人而說,卻是很難改善。
第一案是某協會,指名要做「數位轉型」,專務中小企業,管理階層堪稱有頭有臉,且為公眾和相關領域之代表人物。改名之後,一切似乎井然有序在軌道上。然而因為網址續約出了問題,網站已經一個月無法連上。
第二案是某次連訪,主團來自他國學人。拜訪理由,深涉高度敏感議題。席間歡笑談論,但領頭多為互識舊識,交流偏向行禮交誼。會後不久,涉其事者高調將合照發在公開網路媒介,深怕他人不知此行目的。然影像內多有可識別之人、事、時、地等要素。此等社群媒體「昭告」陋習,在行內看來全是漏洞,而且是整串的。
第三案是醫院系統遭致侵入攻擊,危害程度不知,時間點不知,病患資料之保全、保安和院方處理方式,外界全然不知。此院人人皆知,情況嚴峻,然新聞只能關心「元首」之機敏資料是否遭致洩漏。
第四案是專門服務退役體系的醫院和醫護系統。根據公開揭露之資訊,近五年來被高度針對性攻擊,但其相關防衛、防護、內部訓練和意識,可能近來才開始被口頭重視。
四案都有關鍵詞句,恰好是:(一)數位轉型(二)資安即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