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端出來的大菜是塑化男子團

本次討論主題之參考資料:

個人意見,不揣簡陋,還請海涵。直入主題。

「數位發展部」是很重要的部會,但只有很飄零的公眾曝光和輿論討論度。我們都會使用網路 (internet),台灣的網路人口也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數位發展部一直被賦予是提升「數位國力」(?)的主責部會。既然如此,這個部會的籌備得到應有的關注,顯然是非常合理的。令人景仰的大手資策會(成立42年)所辦理的盛大活動,是三級警戒疫情爆發之後,數位發展部籌備團隊首度高調公開問世。媒體的專訪內容(自由時報)和活動所排定的議題和陣仗,當然也具有相當的指標性。不過…

  1. 資策會安排的所有講者都是男性(哈囉?),這_是_陋_習。
  2. 數位發展部籌備的主角和團隊,有上過檯面的都是男性,這_也_是_陋_習。
  3. 「男性」本身當然沒什麼不好,我也是堂堂的男子,但全部都是男子團體 (manel) 就是有缺陷。數位發展部所規劃的「大局」牽涉到國家的十年基礎,掌握這麼多公共資源,當然要能包容。但包容不是下游計畫執行端的包容彩妝,而是規劃端就要有這份元素和誠意。男子團體的社會歷練和對數位議題的體會,多半會落在某種狹隘的範疇。再怎麼說自己有經驗很包容的男子,也不應該說自己能代表整個社會。是以,白話來說就是男人所規劃出來的願景對於其他人而言通常是不怎麼友善的,這樣的錯誤在這個時代是不_應_該_再_犯_的。男人也有百百種,但如果生長年代和經歷背景高度相似,那就更是糟糕了。有歷練的男人若沒有這份自覺,不好。
  4. 排除掉「數位」兩字,很多規劃的概念實在是不容易定義。例如數位基盤?數位國力?數位國土?數位治理?數位轉型?數位創新?數位包容?數位健診?數位調適?還有農業數位分身?… 等。這又不是幫白牌產品貼標。建議在描述願景和龐大計畫的藍圖時,要拿掉這些虛華的關鍵字,講一次打一次屁股,講十次打到腫。唯有不偷懶把概念想清楚後用正確而不是亂蓋帽子的詞彙來表述,才會淬煉出思想的真本事。任何的概念都借位「數位」納入,坦白而言就是不求甚解,貪快求便。我認為這是危險的發展態勢。
  5. 這些願景也很可愛,很有「計畫經濟」的味道。不過別忘了,網路環境和數位生態圈在這個年頭本來就是跨國界的,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國造」「國產」數位社會時,不能忽略外在的因素,甚至要加碼正眼正視和正確認知,不是悶起頭來躲避不提。猶記得五年前不是說要發展什麼「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結果美中貿易戰一來,整個讓大家的計畫都被迫轉了方向?那麼現在全世界面臨的是什麼問題?台灣在這幾個關鍵的大問題,處理得如何?這些問題能以台灣作為「場域」而發展出的「典範」,是否在區域和世界的經貿和社會發展的歷史上,可以佔有一席之地?具體一例,香港被 NSL 納入之後,那麼它在亞洲 “cyber space” 所扮演的重要轉圜角色,台灣的應對策略是什麼?這部分我在前一篇「數位發展部在疫情期間跑去哪了」有提到,不再多述。具體二例,如果沒有理解錯誤,行政院資安處以後就是在數位發展部之下,那麼盟邦史上第一次發布「檄文」,台灣的立場是什麼?不要對內說是好朋友,但大家在發布聲明時,台灣卻掉隊了。具體例三,手遊呢?台灣在中資遊戲業所佔據的生態是哪一塊版圖?這塊版圖是數位發展部樂意見到的嗎?
  6. 此外,再回到前面的重點。不能定義清楚的東西就很難操作,很難有意義的操作就很難「量測」和評估其成敗與否。用了一堆的虛詞而堆砌出來的願景和巴望能逕自落實的計畫,是無視於目前在相關領域既有大型框架的條件限制的。比如說,俄羅斯和中國在 ITU 國際電信聯盟近日來的運作(華郵意見),ITU 這個機構展出來就是超巨大的框架級生態圈,台灣的數位發展部要如何自處?照理說,與數位發展部互有支援關係行政院科技會報,應該有能力嗅到這回事才對。
  7. 或是說,數位發展部不得已要從其他如工業局和通傳會的體系拉人,那麼工業局當然就是 semi-conductor 產業的勢力在主導發展路徑,他們對於數位發展的需求當然和整體社會關係不大,和全球息息相關,和地緣競爭脫不了關係,也和台灣計劃經濟挹注的產發歷史比較有關。這部分也有半導體和製造業的各種框架存在,這些框架不僅僅是國際條約,有法律、技術、投資環境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各種支撐力量。這塊…… 是不是就放回給經濟部處理?也就是「軟的」放數位發展部,「硬的」放經濟部?但數位發展和「軟硬」是應該這樣切分的嗎?
  8. 資策會這活動(活動連結YouTube 連結)除了前面所說的全男子團之外,綜合上述因素,有很強的「塑化」感,和土地是脫離的。塑化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本來不是在這個地方自己長出來的,但卻是因為便宜和工業的需求,所產生的「塑化過程」和「塑料成果」。這的「塑」不一定是單指 “plastics”,可能是某種 “molding” 的過程更為貼切。這個地方有沒有「原生種」?當然有。這個地方的環境如何?優點是什麼?只有缺點嗎?優點如何擴大?被忽略的優點怎麼讓它在全球的價值鏈上放大?

所有人都是一時之選,在各自領域都是佼佼者,我也不是特別針對哪一位有此而感。但這麼重要的部會,要避免端出「塑料感」濃厚的大菜願景。否則十年又過,吃飽飽的人不少,但身體都壞了了,什麼都留不下來。各種計畫執行端的藍圖有強大的「塑化感」確實很難擺脫,但上位所牽涉到四面八方瞬息萬變的數位環境,可不是這麼單純。如此走下去,長線缺乏樂觀的理由。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