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Data 怎麼會是鳳梨酥

據報載: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8167879.shtml 「談到未來趨勢,我有些狂想的點子。首先,台灣可以妥善運用開放資料(open data)趨勢來臨,創造機會,特別是在不妨礙隱私權的情況下,運用公用資料,如防災、地籍、戶政、人體健康等資料,匿名加值應用。 這就好像賣鳳梨與賣鳳梨酥的差別,光賣鳳梨可能賺不了太多錢,但賣鳳梨酥就變得不一樣,而原始的資料就如同鳳梨,經過加值後變成鳳梨酥,更有價值。」 如果 Open Data 只是鳳梨酥,那麼台灣的國科會顯然是甘居開放資料生態圈的最最下游。快舉幾個開放資料對於國發、社發和產發都有相當影響的層面: 開放資料與新世代人才培育的機會與挑戰。(屬於行政院國科會、教育部和經濟部工業局?) 開放資料和政府治理的基因改造。(屬於行政院研考會?) 若能更為廣泛的運用各種民生的資料,輔助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和民間社會追蹤各類型計畫的發展和政策影響,甚至制定新的解決方案,以及更準確地評估進展,就是掌握了開放發展 (Open Development) 的精髓。這從資料的下游談加不加值完全是不同層次的想法。(屬於政府治理和產業競爭力基因的通盤改造?) 透過資料的開放,解決資通訊政策的數位落差。白話說來就是政策和政策工具越來越脫離現實,不只無效,而且浪費。 開放資料「加值」的最大直接受惠者是政府,不是民間。政府受惠,民間自然受惠。 各大號稱 open data portal 所釋出來的資料,授權條款能看嗎? 以上。

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兩大問題

新聞不少,聯盟成立的位階拉的相當高,於是問題就快速浮現。 開放資料聯盟 (ODA) 還是搞不清楚大方向 缺乏核心論述,關鍵點刻意避開社群 台灣的經濟部工業局仍然沒有 “get it”,開放資料不會是產業,更不可能是可以切開來輔導的獨立產業別,上位的 BOST 顯然難辭其咎。 雖然開放資料聯盟(後簡稱 ODA)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民間聯盟。但如張善政政務委員在會上所言,「開放資料」是少數橫跨幾乎所有部會的計畫,既然如此,即使是從 SME 角度來加速產發,在台灣的民間各類開放社群如此蓬勃之際,ODA 大會所強調的各種發展立面,早有豐富的論述和實務可循。當日業界諸君演講,皆屬難得,但部分官方致詞所言,仍把開放資料當成是「經濟自由貿易區」的模式來推展,後續的新聞稿更是嚴重偏食,完全浪費了三四年間民間友人的動能與良好蓬勃的生態。 我們就用今日在瑞士日內瓦所舉辦的國際 OKCon.org 議程,來做個比較: Open Data,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開放資料、政府與治理 Technology, Tools and Business 技術、工具和商業 Open Education 開放教育 Op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開放發展和永續 Open Transport Data 開放運輸資料 Technology and Tools 技術和工具 Evidence and Stories 案例和故事 Open Science and Research 開放科學和研究 Digital Social Innovation… Continue reading 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兩大問題

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挑戰

對於在明日即將成立的台灣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幾點感想: 台北市電腦公會自古以來,多有聯盟倡議之作,不下數十。但首度跨入「開放(源碼、創新、資料、政府… 等)」之列,內部是否真能避免因襲舊規,成就再造之新局面,仍待觀察。君不見開放指標之製作物「網站」仍是不忍卒睹的狀況,即可知台北市電腦公會在網路時代的能耐為何。”Open Data on the Web” 不是沒有道理的。 公會當然有非常認真且負責的成員,但「開放」與「網路」對公會來說,儼如小孩學開大車,雖有大車名份,卻無大車之實份,此情應有深切自知之明。資料一開放即是全世界利益相關者都能拿到的,如何落實國內開放資料推展之實,無論是在政策遊說、中小企業的需求提送,還是作為對話平台,或是即早鋪陳區域和國際接軌路徑(技術發展、商業規則、市場框限)等諸多層面的考量,若對初期加入之成員的期待管理 (expectation management) 不佳,那麼在本地「煉」出來的,充其量只能說是封閉棋局一場。資料開放後,積極接洽者,也僅能吃到很淺而且還出不去的資料市場 (Big Data? Huh?),煉出來的功也只是待升級的土砲。後續要拉到外部市場,從產業、國發,或是外交的層面來看,根本就不可能走的出去。 聯盟發起和組成成員,多為政府資服廠商,政府資料的開放 (open government data) 對於其業務和遊說,當然有其正面影響。但業務所為是否能秉持政府資料為公共財(換句話說就是開放資料)的精神,延展其業務縱深,進而回饋到社會和產業的生態發展,還需要相當多的努力,一年內我感覺還算樂觀,但一年後不紮實的梗用盡了,那就很難說。 根據個人經驗,「開放資料聯盟」的各環節,多數仍缺乏對於本地開放資料發展的脈絡基本了解,或是了解的斷面片片可見。民間社群(廣義)和網路聞人對於開放資料的各種面貌鑽研,甚至比主責和任一核心發起單位都還要更為清楚。但知識的豐富與資源的豐富,在過去各種產官學聯盟之集合,皆可見無窮盡的雙邊落差。顯見台灣政策推展的乖違模式,是否能在開放資料聯盟點燃改變的火炬,不樂觀,但還有觀察的價值。 快寫一點心得。我明天也會在成立大會的現場,歡迎多交流。以上。

Open Data 的人才培育 (2)

昨天 Code for Tomorrow 的一場工作坊,規模不大,但強度極高。報名的朋友角色各異,專長也不同,但在短短三小時內,卻迸發不少火花。籌劃的過程有些想法,容後說明。 最近開放資料,方興未艾,炒作的高度雖不若巨量資料 (big data),但這也是好事。不過問題來了,要怎麼開放,每個環節都是問題。目前有幾股明顯的勢力: 行政院研考會的壓力,致使各部會總要上繳幾個資料集 (datasets) 到即將上線的資料入口網。 相對蓬勃的社群。我不單指自由軟體社群 (community),而是更為廣義的社群/社區,也是 data.gov 常用的定義。舉凡自由軟體、獨立 app 開發者、數位媒體、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資訊教育、人權團體(資訊、隱私)、醫療公衛團體、科研機構、都市規劃和私人機構(後述)等。洋洋灑灑可以列出相當的多,但有聽過或是有實際花點時間去看看 open data 到底是在做什麼的,我確信在台灣的部份,已經有足夠的核心人數。 私人企業開始扮演更關鍵的角色。有些私人企業感覺到,因為之前和公營機構合作了不少案子,資料放著也是放著,趁著這個時候,開放資料尚稱熱絡,不妨試試。當然這只是個特例,不過透過機會,鼓勵內部開始善用資料,運用資料,開出一個跟社會資源接口,聽起來也不錯。有興趣的私人企業,規模不等,從小到大,都有。 所謂的巨量資料,人才奇缺無比,開放資料的狀況也是一樣。有充沛的人才紅利,才能滾動長遠的發展。但如之前所述,開放資料的現況,可以拿1994年的網際網路發展來做的對比。網際網路對當時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摸不太到整個面貌的時代趨力。搭著這股風想做些事的人,背景也都不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專業間的交流頻繁,的確在那個時代幫了不少忙。

Open Data 的人才培育

最近因為台灣的台北市電腦公會正在籌備「Open Data 聯盟」,我在第二次籌備會時,對於各國開放資料的發展做了一點介紹。不過有點心虛,心虛的並不是講不出來,而是30分鐘僅能抓個概況,再加上「產業」一詞實在是畫的過早。不過在籌備會後的討論相當精采,我也當場直言,開放之路相當繁瑣艱難,絕對不如一般想像之簡單。

Open Data 商務模式初探

活動:Big Data Taiwan 2013 講題:Open Data 商務模式探討與案例分享 開放資料的發展與二十年前的網際網路,有何類同?促進資料的開放流通,在文化、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面,如何爆發需求、創造和傳播知識,滿足消費者需求? 將資料轉化為有價資產,為什麼需要開放?位處訊息孤島的台灣產業,如何在全球浮現的 Open Data 價值鏈,翻轉地域劣勢,取得先機?資料更為巨量、即時的面貌,如何影響城市、企業、智庫、組織和個人的生命?更為開放的各國政府資料,是機會還是危機? 簡報連結:http://kurosh.io/10k0FdK 感謝:範圍抓的太大,也因為刻意把 social impact 拉的太廣一點,所以和適合在這種場合談的,有些脫離。最後是總結台灣公部門和中小企業在發展開放資料策略時,可能落入的死胡同,算是一些觀察。 – Confrontational (political movement) 採取對抗而非協同 – Black market (data as product) 鼓勵黑市資料交易 – Forbidden city (cultural taboo) 忽略資料和文化禁忌 – Forgotten role of science (research) 忽略科研基礎 – Spiraling downstream (policy & positioning) 自動往生態下遊移動 – Night market syndrome (small pieces… Continue reading Open Data 商務模式初探

對於昨天 Open Data 論壇的看法

昨日一場盛大的開放資料論壇在台北展開,現場側寫,推薦閱讀 Technews 此文,未能赴會,但快寫一些心得: 盡量鼓勵走 low capital,不要在短期內走 high capital 或是科專補助的方式,這資源會被本來難以結案,績效不彰,或是沒有實肉的計畫單位斷走。美國聯邦在推 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 時,也幾乎是沒有預算在做的,這不是真的沒錢,而是有原因的。 High/low capital 的策略分際和廣義社群 (community) 的交流是相當重要的,這在多次 data.gov 代表的公開溝通時,幾乎都會強調。OSGeo 的運作也是很好的參考指標。不然體質不良 capital 一灌下去,就像吃了瀉藥一樣,拉出來的都沒用。多拉幾次,體質就只能管灌點滴了。 在分派或責陳的執行階段,因管理方便,所以一定是 sectoral approach。可是呢,各二級單位在面臨各自部門開放資料過程時,不知如何交流的狀況,一定會發生。原本在處理 cross sectors 人力「知本」和資本的結構,例如最前端最外沿的 data.gov.tw 教育訓練,在此時僅能有相對低落的效益。該做,但不會只停在這裡。 “Open innovation” 跟目前的電子治理結構是完全相左的,在執行階段需要有更高的智慧和開放的作法。 在開放資料上,怎麼處理境內產業和境外生態的合作,這很複雜,要花點真功夫。trading, legal, IT, internet governance, privacy 和 foreign policy 的人都要進來比較好。 此外,ODI 的的做法可以參考。他們日前也透過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的邀請,過境台灣一趟,但我不認為台灣各環節在執行上能夠脫離窠臼,開放創造出新的氣象。所以直接移植就免了,覆轍定可期。 商會,詳見 @ukti http://www.ukti.gov.uk/home.html 園區產促,詳見 Tech City http://www.techcityuk.com/ 學研銜接,詳見 W3 和… Continue reading 對於昨天 Open Data 論壇的看法

Open Data 簡報集

過去一陣子在公開場合,已經公開而且和 Open Data 直接相關的演講簡報,剔除主題明顯重複者,先整理如下,方便流通: 開放資料與開放發展 圖書館、開放資料和巨量資料 OKFN Taiwan 介紹 開放資料與訊息孤島的突破 Open Data 國際發展/產業生態 Open Data 商務模式探討與案例分享 動手打造自己的港都 當下即知:城市脈動與巨量資料 Open Data 上手簡介 開放資料與城市 App 應用發展 OSM TW / Open Data 發展策略 數位、連結、城市 科技、設計、人本、城市 立法院公聽會:健保與醫療資料加值 開放資料、人民以及參與的架構 開放資料與數位災害防救 How Open Data and Internet are Transforming the Government TEDxKaohsiung 2012 開放有感數位都市 Open Data/Gov 2010 Open Campus 2012 Open Data… Continue reading Open Data 簡報集

英國 Open Data Institute

因為 Jazz 在 big data 論壇提到這活動,所以趕快去報名,也在 twitter 上跟 ODI 的 CEO @agentgav 溝通。有朋友問說可不可以和 Gavin Starks 約,我 include 了幾個人進去 tweet 後,他本人沒回覆。他很快要再去走日本一趟,在台灣應該也是不少單位的座上賓。沒公開約到,很可惜。以後去倫敦再拜訪。幾點感想: 1. 角色是營利,扮演 business modeling + incubation + mentorship + coworking space,但就是專注在 open data. 2. Open data 在英國被拉到非常高的位階,這甚至是他們的外交戰略工具之一。 3. 新辦公室(ODI 剛成立四個月)在英國倫敦 Tech City 正中間。 4. ODI 對 open data 的態度就是,這就像1995年大家在看 web 可以怎麼做一樣,有很多未知的恐懼。所以他們對於 open data 會發展的時程,心理沒個譜,但原則就是要坐下來一起談。他們目前在這方面的態度是 “indicator” 可能比 “roadmap” 還重要。台下有台灣廠商問到這問題,可能會聽不懂… Continue reading 英國 Open Data Institute

聽聽台灣、紐西蘭和日本 Open Data 的作法

W3C 電子治理興趣小組的網路例會,下一場談開放資料,我會簡述台灣的經驗。 21 January 2013 TIME – 0900-1030 London time TOPIC – Open Government Data ANNOUNCEMENT AGENDA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Data in New Zealand (Keitha Booth) 紐西蘭政府開放資料計畫負責人 From 0 to 5 Cities – Open Data in Taiwan (TH Schee) Open Government Data for Japan (Brand Niemann) 在美國 EPA 任職三十年 MINUTES 撥的方式可以用 SIP, Skype 或是… Continue reading 聽聽台灣、紐西蘭和日本 Open Data 的作法

恭喜新北市 open data 網站上線

新北市 Open Data 平台正式啟動: http://ntpc.blogspot.tw/2012/12/open-data.html http://data.ntpc.gov.tw 有好,有壞,不簡單也值得慶賀,但建議要多了解世界,宣傳手法不要走超英趕美,這樣會給內部不必要的錯置壓力。全世界第48個城市一定是大錯特錯的,光加拿大就有33個城市提供開放資料網站。至於亞洲城市第3,很接近,但也是錯的,隨手舉幾個: 首爾 http://data.seoul.go.kr/ (城市) 新加坡 http://data.gov.sg/ (城邦城市) 香港 http://www.gov.hk/tc/theme/psi/datasets/  (城邦城市) 巴林 http://www.bahrain.bh/wps/portal/data/  (城邦城市,人口比板橋多一點) 台北 http://data.taipei.gov.tw/ (城市) 當然回其文本「亞洲第3個提供資料公開的城市」,這就錯到離譜了。日本各城市的作法是 LOD (linked open data),所以本質上是做 open data,但實現面則不是資料入口網。

高雄市與 Open Data

日前因為這個因素所以前往高雄市政府一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dtwn/permalink/564011520279937/ 現場背景簡單的開放說明,初步猜測可能是高市府希望: 建置 open data portal 辦理 open data #hackathon APCS 需要一些亮點 http://plan.kcg.gov.tw/APCS/index.html 回來之後花了幾分鐘簡單擬了一份可能的企劃,文件開放的放在這: https://hackpad.com/NaTpHPu7WiB#Open-KHH-Version-APCS 主要目的是: 提出一個可能的一年期短程計畫。對,一年是短程,再短就是純活動,目前社群應該很知道怎麼單方面運作的遊戲規則,但一年期的計畫,可能比較少看到 嘗試透過大型會議的機會,將 open data 以有目標的方向推動。讓 open data 可以逐年在城市間展開 去高市府算是我們近一年半來,第9次在高雄的不同場合分享 open data 的概念,之前的部分可參考: http://webmeetup.org/ http://www.opendata.tw/events/conf2011-01/ https://blog.schee.info/2012/07/15/cocoaheads-khh/ http://www.slideshare.net/schee/tedxkaohsiung-2012

Open Data 上手簡介

預計 12.02 日在高雄針對將近20個NGO談的一份簡報。主要目的: – 讓 CSO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對 open data 有好感 – 透過資料和數字的敏銳度來培養 data-driven 的資產管理氛圍 – 了解 open data 的風險與因應態度 – 善用國內現有 open data 生態圈 Open Data 上手簡介 from TH Schee

Open Data Policy Development in Asia

續前揭,本週五在日本東京青山學院大學分享的就是: 1. 政府的開放資料計畫,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 這計畫是怎麼稱呼的(因為各國使用的名詞不同,也不一定把計畫稱為開放資料)? 3. 主要是哪一些單位在支持這個計畫? 4. 計畫啟動的主要政策誘因是?(經濟發展、公眾創新…等) 5. 目前有政策架構嗎? 6. 在你的國家內,有資訊自由 (freedom of information) 的相關法規嗎? 7. 在你的國家內,政府公開資訊有著作權嗎? 8. 在你的國家內,開放資料所造成的反應是?(如:誰使用這些資料、是否已加強公眾對於政府資訊公開的需求、創造以開放資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創事業…等) 9. 你對於本國在開放資料的未來發展,有何看法? 工作坊的經驗,會在今年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的2012年會(巴庫,亞塞拜然)發酵。

政府如何加速 open data 發展

我說明一下若以目前歐盟(ePSIplatform.eu)和美國(data.gov)的官方主流意見角度,會怎麼看台灣的行政院科技會報、行政院研考會以及賴士葆國會辦公室在談 app + open data 這件事。 open data 的部份,歐盟的正式作法是不直接談經濟價值,頂多說這是21世紀的石油(詳見歐盟副總理 @neeliekroeseu)。原因之一是目前沒有好的模型去估算資料在公開釋出後的經濟規模。 open data 應該譯為「開放資料」為佳,「公開資料」應該是 “public data” 或是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後者在歐盟以及英國的相關法規上,有正式的指涉和明文規定。資策會科法研究所在2007年有專文〈政府資訊加值利用與管理法制研究:以美國及英國為例〉。《科技法律透析》,2007年7月,第35到61頁。感謝 陳瑞霖 找出舊文。 2012.1.18 行政院科技會報所主持的那一場策略會議,相關局處有刻意「混淆」open data 和 public data 界線之嫌,將 open data 贅譯成「公開資料加值」。相關會議我曾列席,所以判斷應該有一定的信度。我認為首要「策略」應該就是釐清譯名。開放就開放、公開就公開、談加值當然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談。但在一開始要務求準確,以利國際觀感和相關資源的橋接。 現在的態勢類似「雲端」剛進來的時候,之後可能很快被玩爛。

Open Data 策略會議的簡短感想

幾則新聞談到日前的「我國公開資料加值(open data)推動策略會議」,詳見: 政院「三朵雲」 打造數兆商機 公開資料加值策略會議 公開資訊提案賽 盼觸發商機 公開資料加值 政委盼多頭並進 政府資料庫變商機_公僕憂課責 在新春拜年之前,我有一些看法,迅速整理如下。

Seminar on Open Data Strategy

原文與報名請參考:台灣創用CC計畫 開放政府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最近真是相當火紅的議題。去年12月中剛在中研院辦完「開放政府資料:現況、願景、策略」座談會。緊接著,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著眼於「透過政府公開資料加值,帶動臺灣創新服務,促進產業發展」,也將於2012/01/18舉行「2012年我國公開資料加值(Open Data)推動策略會議」。 報名表下載。

2011年的 Open Data 事務

Hopendata (原「渴望開放資料」計畫): 轉型做「宣言」。在台灣開放資料的歷史上,要出一份針對公單位要求「開放資料」的正式文件 位階希望有《08憲章》的高度 策略期許有《船中八策》的精準 HD Spark: 是2011年全年度的帶狀座談活動 活動頻率:約三週到一個月 座談主旨:HD Spark 是一個在台北舉辦的不定期座談會,是「行內人與內行人的溝通平台」。座談主題包含網路產業、數位媒體、開放資料、開放政治等領域。關注的地區跨及美國、中國、歐盟、日韓、東南亞及非洲及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度。 網站:http://hdspark.org 工作團隊先由我、Rio 和 May 兼任,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以個人名義加入 2011年度和青平台基金會合辦 全年所有座談保持公益性質,不收費 Fertta Communications: Rio 和我成立的(股)有限公司,主要是在辦裡 HD Spark 或是後續要推動開放資料、開放政府計畫時,在中華民國的法規體制下,還是需要一個單純的公司體比較好做事,算是必要之惡 在公司體制下,還有幾個實驗性的小計畫,在 web 的 presence 不一定會很強。例如 wikileaks.com.tw, hdspark.tv 等 2011.2.22 在香港參加 APNG Camp 2011(個人名義) 2011.3 在美國參加 SXSW 2011(Fertta 名義),順道看朋友的攤位,或許2012年也會以公司名義加上其他計畫申請 panel (or “solo”) 青平台基金會: 與 Open Data 有關的計畫,我會儘量參與 主導者仍然是基金會本身 社團法人部份: 構思與籌備中,類似 eff.org,但本地不是基金會型態 已先… Continue reading 2011年的 Open Data 事務

台灣 Open Data 計畫的準備

承上文,報告進度。 Open Data – Open Information – Open Governent 我抓的節奏晚於美國歐巴馬政府 “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 約半年。抓這節奏的目的,在於跟國內媒體和社群可減少溝通的成本,因為第一時間溝通所遇到的慣性和阻力會很大,倒不如承接美國已溝通完畢的成果,順水推舟在國內推出去。 這塊目前的個人進度是: 持續追蹤 Open Government Initiative 研習 apps.gov, data.gov, go.usa.gov 研習 Sunlight Foundation 的 “Open Watcher” 計畫 Open Content – TELDAP 計劃(數位典藏)之內容開放,以及電子書等議題 無進度,我只是先知會計畫裡面的人 Open Format – 國家政策、巨量施政統計之資料格式採用開放標準等議題 無進度 Open Help – 國家與地方災難防救資訊流通、災難時通訊以及公共溝通政策開放等議題 相關文獻蒐集告一段落,已提供一些朋友下載 兩本專書閱讀完畢,分別是 “Disaster Communications in a Changing Media World” 以及 “Chaos organization… Continue reading 台灣 Open Data 計畫的準備

台灣 Open Data 計畫芻議

一年只搞一個自任對國家社稷有所用的計畫,2010年選定的是「台灣 Open Data 計畫」。我由四個子議題來說明計畫的構面: Open Content(開放內容)-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之內容開放,以及電子書等議題 Open Format(開放格式)- 國家政策、巨量施政統計之資料格式採用開放標準等議題 Open Help(開放救難) – 國家與地方災難防救資訊流通、災難時通訊以及公共溝通政策開放等議題 Open Map(開放地圖) – OSGeo、OpenStreetMap 以及開放地理資訊系統等議題 我因工作關係,與這四個子議題在過去幾年多少有接觸。每個子議題也都花了至少一年的時間,實際進入相關產業、研究單位以及民間社團,對議題之背景進行了解。過去在這四個議題上曾努力的團體或是個人,不在少數。也因為這些經驗,我才能更深一層的去體認上述議題急需再度引起關注的迫切性。 在新的一年,我們總要試試利用新的架構,來處理這些議題。本計畫和組織決策,當然也希望能同步採納 Open 精神,在 Internet 的場域,用 Web 的工具來行動。計畫之推展、組織構成、營運方法、策略發展的參考模型是 DataPortability Project。至於計畫的命名,現在還沒想定,不過肯定會和當初我給 “Punch Party” 以及 “Puncar” 取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事實上,我部落格差不多快三年沒寫了,也是因為這計畫才害得我要重新執筆。簡單來說,我需要我的政府把我當成顧客讓我可以獲得更多我想要的資料,所以有了這個計畫。 感謝張育章在 twitter 上的這一句話。 讀更多關於 open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