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人工智慧」在台、韓等東亞國家所發展的熱炒趨勢,令人再度回味每兩三年一次的技術熱潮。技術的美好看起來總是能帶來社會競爭力低落的救贖,小則「固守家園」養小孩,大則「出外打拼」賺錢拿回來。這一切聽起來是如此合理和悲壯,於是我們的社會因為三年一次技術新詞,不知已經被拯救了多少次。
想想「雲端運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例如:雲端運算造福了「誰」?誰摸過?誰嘗過嗎?誰曾經為了雲端運算付錢?妳上一次用到雲端運算是什麼時候?雲端運算是電力,是自來水,還是免錢的空氣?妳要怎麼買,我要怎麼用?還有誰沒有用過?誰天天在用?為什麼有人沒有用過?用過的人多得到了什麼「好處」?在台灣用和在日本用,有什麼不一樣?在台灣買和在日本買,有什麼不一樣?我不買雲端運算,會發生什麼事?中小企業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不漸進導入「雲端運算」,會發生什麼事?會用「雲端運算」的人薪資會比較高嗎?誰在賣「雲端運算」?為什麼有人可以賣得比較貴?
上面這些問題都是舉例,是在幫不是「雲端運算」的直接受益者(經濟層面)問的。
同樣的,我們可以把「雲端運算」替換成「大數據」,不過問的方法可以轉變為:誰有大數據?為什麼他會有?掌握大數據有什麼好處?大數據是怎麼被用的?誰懂大數據?大數據是一個人可以懂的嗎?為什麼會有大數據?台北和新北,誰有大數據?雅加達和馬尼拉,誰的大數據比較完整?網路家庭 (PChome) 和蝦皮 (Shopee),誰用大數據用的比較好?英雄聯盟 (lol) 和我的世界 (minecraft),有在用大數據嗎?這樣問有沒有意義?
這些問法是不是在「專業人士」的耳朵聽起來,不怎麼的「專業」?
我們替換成「人工智慧」再來問問,這次問問題的人換成是對人工智慧保有高度好奇的朋友們:人工智慧買得到嗎?人工智慧的產業在哪裡?人工智慧和我的工作有什麼關係?我求職需不需要懂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幫我賺錢嗎?人工智慧要我在原本的業務行之外,再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取得?取得有什麼好處?我怎麼選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如果比我的主管聰明,那怎麼辦?人工智慧就是機器人嗎?除了機器人之外,還有什麼是人工智慧的「載體」?
「汲汲」於「人工智慧」的專家和團隊可能笑說,這些問題都「問錯了」。如果絕大多數都是問錯了,那麼人工智慧和你我身旁 99.999999% 和其發展八竿子打不著的民眾而言,人工智慧在這個時間點,與你我仍然是沒有關係的。
可是,為什麼科技部部長這麼強調「人工智慧」?這是台灣「產業」的救贖嗎?什麼產業的救贖?新科技為什麼會帶來救贖?這救贖以什麼樣的型態「降臨」?誰會被挑選成為第一批救贖的對象?有第一批就有第二批,那麼為什麼第二批不是第一批?面臨人口紅利流失嚴重的東亞國家,小學生算是第幾批?中學生?大學生?義務教育唸完就直接進入職場的工作人口是第幾批?誰挑誰成為第一批?為什麼是誰可以挑誰?挑的人在哪裡?挑第幾批的是人嗎?
越問越模糊,越問越有味道,不過聽起來,人工智慧還是與你我無關。
但是,信誓旦旦的傳教士如此之多,那麼我們姑且信之,保留彈性。但總會好奇,到底「有關係」是什麼時候才會開始和你我有關係?這關係是被迫發生的嗎?我能有什麼選擇的權利?這選擇的權利我要怎麼才知道?這選擇是「權利」,還是只是某種二或三擇一的「必選」?
我不敢知道,我只會有更多的問題。人工智慧與你我無關,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妳要不要也說說看你的看法?
能及時讀到這篇分享總算對最近對人工智慧的疑問有了點清楚的認識,九月初在美國華府舉辦的青年論壇的議程中,就排定了人工智慧議題,請到專家來跟同學介紹人工智慧及自動化時代的一些基礎思維,當初的想法只是希望面對自動化時代的來臨,能提供給未來的世代在準備選擇專業及在工作上的定位時,多一些資訊可以認識這個產業作為參考。
但之後又看到PTT創辦人也到了華府的國建會來談人工智慧,更宣布他捨棄微軟的高薪工作,回台募資創辦了人工智慧實驗室,也開始招募台灣人才加入,然後又看到科技部部長及唐鳳政委與其共同召開記者會,宣揚人工智慧的新產業的華麗誕生,看到政府的倡導甚至背書以及民間的聯盟那個畫面,又讓人不禁回想到幾年前,大舉倡導生化科技業產官學民大拜拜的畫面,於是開始思考到底人工智慧產業是甚麼,跟之前的資訊科技業有何不同,到底是新的專業?還是只是換湯不換藥,或者加了點香精,換個更炫的名詞,讓公帑可以光明正大地投入的另一波類似的舉動,這樣就可以符合前瞻定義。但真的前瞻嗎? 經濟效益如何? 對人民的影響如何? 真的也是一堆問題可以提問。
所以,對於文中提到到底誰會跟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關係非常有感,從公民參與的定義及精神來看,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從人工智慧發展中受惠,如果是政府積極投入的產業投資建設,試問受惠者有多少?政府是否應該將政策評估說明一下,還是最後還是只有懂得該領域的一些人及特定產業才能受惠,只是創造另一個小圈圈經濟,這個就是是政府政策規劃落實需要被檢視的地方。人工智慧產業是不是又會像過去生化科技潮流一樣,最後只是一小撮圈內人的另一波 Insider
(內幕交易)的運作,但對人民或者眾多需要求職工作的平民百姓,又該如何投入參與甚至可以受惠,政府需要跟大家說明清楚,這個人工智慧熱潮,真的值得大家進一步來觀察及關注其中的參與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