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移動與城市基建

DSC_0935

在華府跟某智庫的朋友聊到首都特區老舊基建的問題,尤以地鐵最為徵顯。我本來是沒料到這規模的城市竟然會撐的起地鐵,一來人口數量看似不足,二來城心街區並不大,三來汽車文化太為普遍,若有地鐵,還真的難以想像營運成本攤開的樣貌如何。

後來聊到城市(一)傳統基建(二)軟性基建和(三)游動的「基建」。第一個是說公路、地鐵、下水道等。第二是說網路通訊、城市軟體維運系統(如‪#‎open311‬)、監測和預警網絡、行政區域劃分所切出的社會經濟統計基礎等。第三可能不算基建範圍,如大量具有「時相」特質的通勤人口、移居租賃的工作人口、大量的外地遊客等。我心裡那時把特區的三個比例猜了一下,她說你切的方法蠻妙的,可不可以之後再多談談。

其實我想談的是,如果人口的各種移動是如血液般的「重要」,帶來養分,也帶走代謝物,那麼在一個常住人口有兩千萬的城市(如墨西哥市、上海市)和三百萬的城市(如台北市、芝加哥市)之間,短途、長途的移動所帶來的「動能」,有什麼方式可以把如何這些「能量」用基建的思考,捕獲後轉化為某種助益城市發展的持續性能量?

或許在八月中的某個論壇,可以測試這想法。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