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斷網輕而易舉 韌性台灣恐再難任性

這一兩週台灣網路連線最大的隱患之一,當屬馬祖斷網一事。我們可說馬祖不歸台灣,但其網路基礎建設,卻是完全依賴台灣本島來提供對外連線服務。馬祖海上數島,斷網本就可期。近年來因各種因素,斷掉台馬海纜已是每年必發之事。這次雙纜其斷,海纜再無備援電路,只好依賴微波通訊,提供重要如國安、政府、銀行等體系和本島之必要連線運作。

這就叫做先保存政府生存能力,行有餘力才兼及民生所需。在居民耳中或許聽起來很刺耳,但大家要體認到這將會是未來常見的處理原則。

Continue reading “馬祖斷網輕而易舉 韌性台灣恐再難任性”

大量國民個資外洩是一種持續性的威脅

有看這個 blog 的朋友對於我長期關注這些事大概不會很陌生。當然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對個人資料和隱私的保護有比較深刻的體悟,但是在十多年前參與幾場協調會議之後,對於個人資料能被如何拿來運用,甚至是濫用,有了更為第一線的理解。

Continue reading “大量國民個資外洩是一種持續性的威脅”

地方選舉各縣市長候選人都吃鱉的領域

離2022年地方選舉投票日不到半年,大概很多重要和不重要的議題都會被丟上檯面。不過有兩個攸關「生死」和饒富「發展契機」的領域,我判斷今年的縣市首長候選人可能還不知道要如何掌握:第一個是數位,第二個是民防。

Continue reading “地方選舉各縣市長候選人都吃鱉的領域”

一場關乎國家安全的奇特論壇

我指得是昨日的 (7/11) 《2022網路訊息戰與國家安全國際論壇》和今日的《2022資安、基礎網路與國家安全論壇》。熟悉台灣相關論壇舉辦生態的,當然不會有什麼異見。不過正因為如此,我們更不能習以為常,因陋就簡。既然是國家安全,那麼勢必要有國家安全的「陣仗」。這樣的期許應該不為過吧?

Continue reading “一場關乎國家安全的奇特論壇”

戰爭中的加密貨幣

這個標下得有點大,不過是上週末和台灣科技與法律協會合辦一場相關的座談,放在 #民防搞什麼 的脈絡之下,有幾位律師根據自身的經驗準備了很好的演說,會後很值得寫一篇心得分享。以下的脈絡都是從台灣個人的視角出發,只是算是一個認真探索的開始。

Continue reading “戰爭中的加密貨幣”

借鑑烏東戰事疑雲 台灣不可輕忽通訊和資訊社會環境韌性的在地整備

本次烏東情勢詭譎多變,台灣離俄、烏等陣營雖屬遠地,但仍飽受外電所關照,類比兩地處境是否類似。國人雖深切關心以西方為首的外媒報導,得知軍事衝突不若原本想像,但無聲的煙硝卻是真實在資訊和通訊領域上演。槍砲之聲雖僅有烏克蘭部分親俄地區可聞,不過資訊服務障礙所造成的驚慌不便,卻是烏克蘭人的普遍經歷。例如主要銀行和政府機關網路服務的斷線,電力供應不穩的狀況等。

Continue reading “借鑑烏東戰事疑雲 台灣不可輕忽通訊和資訊社會環境韌性的在地整備”

數位新南向無任所大使是什麼?能吃嗎?

前因:總統特聘林佳龍為無任所大使 專責數位新南向(自由時報)

我對這件事有點好奇,因為無任所大使目前有很多位,而負責「數位」部分加上林已經總共有三位。一個國家需要有三位數位無任所大使到底是什麼狀況,這就不免令人想討論了。

Continue reading “數位新南向無任所大使是什麼?能吃嗎?”

2021年熱文回顧

以上統計來自 https://blog.schee.info

  1. 臉書是台灣自找的長城
  2. 指引只以圖卡公布只會創造更多的混亂
  3. 喔不,我不是說要轉移陣地
  4. 智庫是什麼?可以吃嗎? (2019)
  5. 數位發展部在疫情期間跑去哪裡了?
  6. 網路「八國聯軍」發佈檄文,台灣…
  7. 像「信天翁」優雅的划龍舟
  8. 影音平台 Taiwan+ 初日閱後感
  9. 台灣八大智庫在全球智庫的排名 (2016)
  10. 報載外交部內部公務使用 LINE 這件事

Merry Xmas and Happy New Year!

[Podcast] 防災科技和台灣觀點

防災科技的訪問。有台灣和日本視角,但整個 podcast 的受聽眾是以南亞和孟加拉灣沿岸各國的相關單位為主。我和另外一位目前任職於日本東北大學,曾在 UN OCHA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和 UN DRR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的學者受訪。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防災科技和台灣觀點”

AI 變臉謎片不是假新聞 它未來會更麻煩

人工智慧 (AI) 和演算法誤用,導致大規模侵害個人權利之事,在很多國家並非罕見。人工智慧為新興科技,但卻又必須結合既有的市場才能發揮科技樂觀者認為之最大綜效。然而台灣過去討論人工智慧一向以產業發展和促成製造業流程自動化為主要標的,人工智慧遭致濫用的場景,本可藉了解國外其他侵害事件來學習。不過這次換臉謎片讓公眾人物瞬間警覺 AI 的威力,卻是促成正視誤用、濫用和目的外利用 (re-purpose) 的最糟案例。

Continue reading “AI 變臉謎片不是假新聞 它未來會更麻煩”

Google.org 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一百萬美金

前情提要:[看] Google 智慧台灣計畫記者會 (2018)

Google.org 終於在台灣有些新聞了。很多年前我和台灣的一些朋友說可以去跟他們接觸看看,他們在彰濱畢竟有資料中心,也有些社區的回饋基金額度放在那邊。但當時台灣可能對於和 Google 的慈善事業體(不是只有一個)打交道比較缺乏經驗,後來也不了了之。現在看到 TFC(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透過 Google Taiwan 從 Google.org 受贈了三年期的一百萬美金,這算是一個重要事件。

Continue reading “Google.org 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一百萬美金”

數位發展部不要在CPTPP談判又掉隊了

前情提要:數位發展部在疫情期間跑去哪了

CPTPP 的貿易談判內容和數位發展部念茲在茲的未來發展很有關係,不少業務都是未來數位發展部要扛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和國發會在上週的記者會(YouTube)並沒有提到「電信、資訊、資安、網路與傳播」等五大領域。談判過程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完成,但數位發展部我猜可能又會掉隊了。

Continue reading “數位發展部不要在CPTPP談判又掉隊了”

台灣政府在網路沒有大量服務的量能

前情提要:沒有。

五倍券 5000.gov.tw 的流量就像是「敵軍來襲」,結果「指揮中心」高調維持單一入口造成各環節癱瘓之後,大家自行其是只求保命。主要就是「五倍券」開始提供線上服務這件事,但這次不是單看網站本身,而是整個服務根本是放生國民「數位技能」的「優生劣敗」,業者「自行其是」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台灣政府在政策端和執行端,都沒有能力服務大量的網路使用者,而且責任在哪一段也沒有搞清楚的機制和誘因。

Continue reading “台灣政府在網路沒有大量服務的量能”

報載外交部內部公務使用LINE這件事

媒載:連結在這裡(編按,我不引用標題,因為標題反而不是重點)。另外也有前情提要幾則:

讓我們週五一大早來看這件驚悚萬分的事。

Continue reading “報載外交部內部公務使用LINE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