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電視元年,網路電視的幾年?

前幾日去燦坤內湖總店賣場走了一趟,看了幾個電視品牌在展場佈置的狀態。日系的仍然佔有一角,韓系兩個品牌,很明顯的已經上到一線。台系的則是連年退居,只有難堪的二三線的水準。 約在2007年時,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接觸到數位電視。一個是車用的數位電視,一個則是在電視台。 賣場這個通路是很妙的地方,所以有機會我常跑,或是針對某條產品線,長期觀察陳設的消長狀況。想到今年號稱是數位電視元年,而這股換機潮也在眾家期待之中。我對數位電視有些期待,但台灣的內容和腳步實在是不堪卒睹,所以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享「網路電視」的使用經驗。我們先侷限個範圍,把網路電視定義在透過傳統尺寸的視訊螢幕,而陳列的位置是家庭內某個可以允許個人或多人共享的空間。不過我會把網路電視刻意搬到不同的空間運用,但這就先不在話下。

前年買了 Apple TV 的產品。拿到時就是一個簡單但很沉的小盒子,隨盒附上電源線、HDMI 線,小巧的 Apple Remote 遙控,網路線我忘了有沒有,只要電源接上,網路線接上(可用無線網路),開機馬上可以使用。機器也沒有電源的開關,接上電源就是 on 的狀態。進入設定的畫面流程,很有 Mac  OS X 的風格,能在你猜想要做什麼動作的下一刻,在介面上給予顯性或隱性的暗示。

遙控器按鍵相當簡潔,質感極佳,但材質的顏色過淺,在家庭的環境很容易遺失。按鍵回彈力道紮實,對於家裡的幼童而言,可能有點操作的困難。不過網路電視的介面需要使用者有介面語言的識讀能力,所以幼童不易操作,這應該是 Apple TV 在設計這款遙控器時早預料的 trade-off(犧牲),也可能是謠傳中的 iTV 想解決的最大問題。

我們在 Apple TV 上看到由左至右的排列,以自有內容服務供應平台為先,有電影、影集節目可以預覽和購買,然後往右再陳置 clip 型態的頻道,全部歸類在 “Internet” 下。往右是和各種 Apple 裝置可以連結的 “Computer” 選單。我感覺選單的順序安排和命名方式有些隱喻,這些隱喻是特別被強調。市場上打著「網路電視」的產品不在少數,但這畢竟是個正在發展和競爭的生態,有些採取電視的隱喻做過來,有些是機上盒,有些則是影音播放器,還有從其他運算裝置往「電視」這邊發展的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和消費者間所傳遞的隱喻和訊息,實在是相當的紛擾,這也讓不同的消費者在選擇購買產品,體驗產品時,會有預期上的落差、位移,或是驚奇(surprise)。Apple TV 在兩代的產品間從不同的角度做了些調整,對體驗也下了一番功夫,但這應該仍屬過渡,不是具有正規力量的成品。

類似的網路電視(盒)多以串流為內容供應的方式,不過我想拜 YouTube 收視習慣的影響,不少使用者應該能夠接受迥然不同於傳統電視的收視行為。這些行為包含主動搜索、網路服務瀏覽,以及訂閱等。這些行為都有助於網路電視的推廣和發展,聰明的網路業者,包含製造商、ISP 業者、有線電視業者、傳統電視台、節目製作公司、以及網路視訊托管的服務業者,都應該知道要如何善用 YouTube 的這個隱喻,在網路電視的年代,找最佳的切入途徑。

Apple TV 像是一個 wall-garden,很棒,很直接。無論在產品可見或不可見的層面,都有值得學習的細節。不過在去年使用 RokuGoogle TV 之後,又有其他想法。例如從不同的內容供應者角度而言,在網路電視的生態圈要如何自我定位,內容要如何製作,製作的成本是什麼, 收視群眾如何經營為會員,廣告遞送的問題,或是這跟數位電視、行動載具的關係又是什麼。數年前我在電視台的時候,曾經以電視台自製節目的角度,想過一輪這些問題。很可惜沒有機會好好的執行。在網路電視不知道是第幾年的2012,下次再和各位分享一些心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