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 we-report.org

去年十二月份和今年二月份對這網站捐了兩筆,有些簡直的觀察,提供參考:

  • 定位:不會有人真的關心新聞優不優質
  • 團隊:成員內需要有 “web presence” 夠強的角色,因為整個運作的場域是 web, 不是傳統的新聞圈子。捐款行為也是在 web 上發生的。在 web 上一人抵萬人的情況屢見不鮮,有效的成員對於拜訪/締結的增加會有意想不到的助益
  • 捐贈:捐贈者除主動登入網站外,無從得知已贊助專案之成敗狀況,以及贊助案成立後的訊息狀態
  • 捐贈:捐贈行為成立時缺乏讓贊受雙方「順手」達成溝通的默識機制
  • 營運:營運單位應對網站營運數字定期檢討,並發展出檢討對的數字的能力,例如到哪一頁就跳出去,或是捐款動作到一半為什麼沒有繼續等。以 we-report 規模,金流商應該沒有這些數據,那可能要多問多看
  • 營運:協會對專案之發起,應主動建議往敏捷小的模式發展,以增加提案以及贊助的締結率
  • 營運:網站本身缺乏定期定流的社交媒體內容投射物
  • 網站:專案發起人的角色在網站配置裡過於模組化,「人」與「內容」樣式沒有分離,無法辨別,缺乏運用「人引人」的思考
  • 網站:網站基調沈悶且過於嚴肅,無法引起潛在捐款者的感同情緒
  • 網站:網站內容配置,無法給回訪者流動和更新的體感
  • 網站:低度結合既有的網路生態圈,僅能自行透過有機的社交網絡傳播效力,緩慢發展。等於是任其自行流放
  • 網站:有很多小細節可以做,例如增加電子郵件訂閱欄位以提醒有意捐贈者提案時間截止日,但主要思考的方向是從各種細節僅可能提訪客與捐款的比例
  • 文體:文體寫法缺乏外延連結,缺乏網路新聞文體訓練
  • 其他:新聞準則的位階,排除了可能的非新聞工作者參與胃口

1 thought on “我看 we-report.org”

  1. 作為weReport的執行編輯,我必須說,我們的確沒有做好。

    之後我也期待我能夠分出心力,演講推廣,以及對網站推展作更多思考,謝謝建議。

    編輯attemborough 敬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