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出處:http://codefortomorrow.org/post/43713576147
鼓起勇氣,報名!
觀察大概是在 Open Data Day 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你可以觀察很多東西,例如 Open Data Day 是怎麼在數年前發起,然後今年在台灣和日本各大城市開始的。這些資料都透明的公開在網路上。於是你想說,最近聽說 open data 好像很熱門,但搞不太清楚,既然有活動,看起來野蠻輕鬆的,鼓起勇氣參加試試。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怎麼到會場,你可能需要地址,而且主辦單位也在報名網頁提供。你想先在家裡查查到底會場在哪,但因為你不是科技業者, 所以你對內湖科學園區不熟。沒關係,在 Google Maps 鍵入地址或是場地名稱之後,你就找到會場所在。
怎麼到會場?
那麼,你還可以運用 Google Maps 把這個座標的位址,傳到你所使用的導航機上。在當天早上,你開著車子,導航機的路徑規劃,會帶領你到會場的一樓門牌號碼。到了時候,你可能要找停車場,但你應該不會透過導航機找,因為內湖科學園區在假日,本來停車空位就不少,而你也看到會場對面,台北花市有告示牌說,停車場在這裡。
當然,如果你是搭公車,妳可能已經使用了某款 app 查過班車時刻表,大概知道要在哪下車。不過週日早上,車次總是比較不密集。
巧遇老友?!
你已經睡眼惺忪來到了 Open Data Day 的會場。嗯,來吧,趕緊掏出手機,打卡做個記錄,把訊息告知你的朋友,因為有兩位朋友說,今天要從高雄做高鐵北上。打個卡他們就知道我在哪。但意料外的是,從臉書得知,沒想到已經有另外兩位久未謀面的朋友也在現場。於是在還沒報到之前,你就知道說,今天雖然鼓起勇氣來參加這個奇怪但又好像很有趣的活動,是有那麼一點害羞,但有認識的朋友在現場。這個美好的週日,也輕鬆愉快了不少。
趕快拍照
到了會場,當然要在入口處拍個照。你拿出號稱支援數千萬畫素的芬蘭照相手機。拍了之後,也看到親切的 Code for Tomorrow 活動團隊人員,跟妳說可以用活動標籤 #opendataday 註記妳所拍的照片。妳不太知道這樣做要幹嘛,但聽說之後會方便查詢相關的照片和諮詢,妳就把每一張照片,每一則推特,以及臉書上的每一個訊息,都加上了 #opendataday 的標籤(據說英文叫做 hashtag)。
要開場了!
找了個舒服的位子坐下,活動就要開始了。打開主辦單位通知說要帶來的筆電,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到信箱內的通知信說今天有什麼資料可以玩,然後在其中的一個網頁上,看到有些人奮勇介紹自己是誰。好像有一兩位朋友的專長和興趣還不錯,也跟我想了解的主題有關。順便看身旁幾個人身上的活動識別證,原來是「設計師」。等會可以跟他們請教幾個問題。
一路走來,資料就在妳身旁
以上,妳使用了多少資料,才讓妳能順利的完成一件事?這些資料是怎麼來的?沒有了這些資料,我還能順利的參加 Open Data Day 的活動嗎?妳透過什麼管道取得這些訊息?這些訊息用什麼方式呈現在妳的眼前?妳又產生了什麼資料,讓妳的朋友也接受到這些訊息?
Open Data 最需要的就是開放的心情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不妨從現在開始,我們就一起來想想,生活上若沒了哪些資料會很不方便?多了哪些資料,又會讓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