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開放資料也不需要好高騖遠,說起來很難,但做起來很簡單。開始做的時候也不用想太多,最好就是從自己的工作習慣想起。
比如說你因為舉辦了一場活動,作了一個活動網站,從網址結構到網頁編寫。你聽過 HTML,這是用來在 web 呈現內容的,所以心理想說,反正做一張大圖比較快,請設計師畫一畫內嵌的報名連結就放上線,這樣的作法快,好像也合乎內部的作業流程。
這就是國內外大小會議/活動網頁的罩門之一。很不幸的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就是很簡單的一個環節,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一個組織和經手的團隊,是不是有能耐處理資料,是不是有能耐處理開放後的資料,或是開放自己的資料。我這邊指的能耐涉及很多層面,例如製作預算、技術能力、管理心態、或是內部的作業辦法等。幾個問題,請想想:
- 想想你經手的資料,下一棒要交給誰?
- 想想你產生的資料,下一次誰會用?
開放資料談的絕對不是這些,但在開放資料的過程,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手頭資料,那麼說要推廣開放資料,無異是緣木求魚。可是這也沒關係,從現在好好想想,從最簡單的一環開始。請不要小看這回事,因為這會讓你更容易打入國際上開放資料的生態,而不是在給人家第一個印象時,就被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