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寫文,很快的針對 Dongpo Deng 這篇文章再帶出一些看法。昨天下午那場我不是 Keynote speakers, 但是是與談人,所以全程在場。
不過講實話,以原民會這個例子,最好先把資料和公共運輸的各種道路標誌以及印務文宣的背後資料 pipeline 處理好就是完美了。從需求情境回推過來,例如旅遊業者怎麼拿到這些資料,作文宣,畫地圖。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把 linked data 試著處理完畢,沒問題就整批放出來,往 linked open data(後簡稱 LOD)走。至於說要走到最後 last mile 也根本不用原民還是 ITRI/IEK 開這種標。其一是 CfT 來和 TCA 合作,就可以辦 LOD Challenge 了,足夠的 stakeholders 進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不認為不夠開放的組織文化能好好的做開放的事,這是有衝突的。其二是,國旅之下的原住民旅遊的資訊,最好還是考量給所謂的「傳統」人家有生意做,例如前面所提到的旅遊內容的相關印務,讓人家有錢賺比較好。這是有地域經濟精神放到 open data 發展的思維。直接全部跳過去這種現場的文宣品寄放點,做到 web / app 或是聽起來不知所云的「雲端」來,只能 cover 到很少的國旅遊客吧。LOD 該做,但不該把作的東西僭越其他價值,想走到最前面,或是想整段一次做完,要給地域住民和經濟集落有角色。
當然對國外又是另外一回事。
簡單來講就是,ITRI/IEK 的想法就是 solution without context, 天真到不可思議。我在與談時(四分鐘)來不及提日本道之驛 [1] 和重要傳統建造物保存地區 [2] 的例子。希望下次有機會。
這可能是一個方向 http://www.teg.org.tw/research/view.do?id=1334131153088
目前相關研究除 Linked Open Data 之外可能仍屬相當少數。
先生你好,冒昧打擾。我是中國大陸某高校一名在讀學生,剛好論文的主題就是寫政府和Open Data ,不知道台灣是否有相關的研究論文呢?要是方便的話,能否推薦為我幾篇?萬分感謝。
不便之處,敬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