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 for Tomorrow 的一些想法

源自於這裡的討論串

名稱:Run for Tomorrow 為明日而跑
  • 時間時段:週間或週末夜跑,常態性,時間不定
  • 地點:都會、城市
  • 對象:digital consumer, urban activist, people who care for tomorrow
特色:
  • 由 Code for Tomorrow 發起,也邀請其他 data-driven 或是愛好數位文化的團體共同加入
  • 善用數位載具和資料,可參考 Quantified Self 的途徑,白話就是什麼 fuelband, fitbit, google glass 之類的,黑話就是 IoT, data
  • 開放體驗城市、關懷城市

試試看進一步解釋,兩種說法:

  1. Run for Tomorrow 比較像是 Quantified Self (TED video @ Youku)的開放體驗運動版,但多加了 civic tech 的味道。所以哪裡幫的上忙呢?
    • 如果喜歡透過數位媒介記錄自己、觀察自己
    • 或是喜歡動手打造自己用的服務
    • 那你就幫的上忙了!直接來跑,或是找個地方自己想跑的,跟我們說,落人過去
  2. Run for Tomorrow 不是單純的路跑團或夜跑活動,也不是運動品牌商刻意扶植的外圍社團。目的是希望…
    • 提昇數位公民的運動頻率
    • 透過數位載具和路跑來了解自己,包含發展一些新型態的紀錄方式(例如 Google Glass)
    • 透過路跑一起來觀察城市、校園、或是某一條你喜歡的小河(或大水溝)
    • 最後藉由路跑所產生的資料,討論、分享,找出個人資料和隱私之間的 best practice
所以:
  • 直接來跑
  • 或是找個地方自己想跑的,跟我們說,落人過去(第一階段)
  • 透過 CfT 網絡宣傳,號召同好者
  • 認養,認養物是自己、城市的公共設施都好,運用 adopt-a-hydrant 模式(第二階段)

以上,馬上在政大試跑(2013年12月21日19:30開始)。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