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北河右岸論壇,我的預計發言大綱。
在智慧城市、數位機會、賦權和社會發展的各種前沿議題,台北所面臨的挑戰,目前已提出的解方,缺乏找到自我定位的意志,也缺乏成熟的比較框架。
數位科技的轉型力量,如何更為包容、效率和創新?過去數位科技在促進轉型(在性別平等、經濟、產業、扶貧等)的影響力顯然非常不足,讓「數位經濟」的發展大旗仍口惠不實,何以至此?
台北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並非屬於A段班,桃園更只能算是後起。當所有琅琅上口的亞洲各大都會,在不少國際報告上的表現,都顯然是更適合成為數位人才發展的候選,那麼台北先天的優勢,到底為何?地緣所帶來的契機和折磨,我們如何接招?
亞洲矽谷是否抓到了那個真正重要的「點」?
東北亞到東南亞的海纜,絕大多數的線路必須通過台灣東岸和南岸。如同麻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加坡不公平競爭優勢,巴拿馬海峽造就了巴拿馬籍註冊輪運的蓬勃。連結智慧時代資料流的海纜,造就了數位港灣和網絡強韌互連的態勢。台北都會區有著最高密度的知識工作者,和矽谷所在的加州,也有淡水、八里和頭城等海纜上岸處的實際連結。台北在城市發展的戰略層面,如何強化網絡效益 (network effect), 在網路 (internet) 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人流、物流、金流、服務流和資料流,台北都會區有什麼是先天麗質,難以自棄?
本文同時刊載於 Taipe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