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 (SSCI) 昨日釋出了幾份在日前關於「假新聞」重要聽證會的後續報告。幾份報告所指涉的主要對象,就是大名鼎鼎的 IRA (Internet Research Agency)。對於不是待在網路、傳媒、選舉、政治公關和廣告產業的朋友而言,就算看了三天三夜,心裡應該會有不少狐疑。
委員會總共所釋出三份文件,分別是白皮書(101頁)、簡報(138頁)和一份研究報告(47頁)。主要的報告篇幅著重於分析針對美國黑人族群在美國2016總統大選的網路宣傳活動 (campaign)。這些前後累積的數據,跨度超過八個年頭,雖然報告礙於預算和準備時間之不足(約一到兩季),並非鉅細彌遺,但整體讀來,仍然非常具有價值。
- Disinformation Report: An Investigation into IRA Activities in 2016
- The IRA and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這三份報告所帶來的啟示可能至少有:
- 上個月選舉的幾個關鍵議題,或許是相關 campaigns 的重點:空污、同婚、勞權、核能等。這四個很容易讓投票行為「分裂」,也就是可同時操作族群和議題的主題,我猜都有類似被不透明 campaigns 在社交媒體介入的狀況
- 疑似來自境外勢力的「影響」,個人初步感覺是,操作的精細度應該比 IRA 粗糙很多
- 不過台灣選舉在網路上花的錢,若是以每一個 campaign 為統計標的來估算,可能比這份報告內所提到的 IRA 所投放的廣吿量多出n倍
- 有明確單位,指揮體系成熟者(如 IRA),整體「操作」技術已經相當純熟,聘用年輕人的成本(如月薪700美元)加上精準廣告託播、議題設定、文化符碼操作和內容製作等,「分化」美國黑人族群,「效果」極佳。至於或許不需要很精細操作者(例如台灣選舉在社交網路媒體),可能就是用廣告量砸
- 三份報告因為數據來源的限制,所以研究團隊也自陳,報告本身會有很多解讀上的可能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