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胖卡的一些數字

胖卡」計畫日前獲得奧地利 ARS Electronica Prix 2010 電子社區獎項的特別提名,成為台灣同類型計畫第一個獲得此等殊榮的例子。幕後團隊對於胖卡的出勤資料,整理頗為詳細。我有了這些開放資料後,就能順手將「胖卡」從拓荒走到屯墾的歷程,以淺顯的圖表來表示。

胖卡出勤月份分佈

撇開演講和採訪活動不算,我們可以從數字裡看出「胖卡」在2009年進行了超過125個場次的輔導課程,這等於是平均是每三天就要進行一場。如此強度對於一個沒有龐大和完整資源作為後盾的計畫而言,顯然是非比尋常的負荷。我雖然在2008年的前期參與較多,但在進入2009年後,數位文化協會的團隊,才是實際陪著胖卡到台灣各處,進行一次又一次課程的先鋒。我很佩服團隊的成員,因為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並沒有這個勇氣做這些事。而且我也相信,這個不放棄台灣這塊土地的數位計畫,才是這一代動不動就說要逃離的年輕人,需要更為關注的標的。

胖卡輔導單位縣市分佈

這部份我就不再多說,待由團隊成員親自來現身說法會更為合適。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