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到 GTUG Taipei 與 Samsung Taiwan 看了一下,有點間接的感想。
開發者對於市場與消費者使用情境的想像(和預設立場)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就以「利用電子產品來記錄旅遊行程」的這個情境來說,會有一些實際運用狀況。這些狀況的資料來源有直接涉入(自己下去玩)、直觀觀察、透過服務來收集使用者數據、或是購買市調研究報告以進一步分析等路線。 若是把上面所說的放在新創公司(或產品服務)的 product-market fit 的 context 底下來看,這些使用的情境推演會因為(一)詮釋途徑的切入不同,(二)詮釋者經驗和能力,以及(三)新創公司本身的 capacity 狀況等三種條件,而會有不一樣的挑戰。講白話就是怎麼把 product drive 到 market fit. 這是一門學問,而且在 internet startup 的產業,更是難抓。 或許之後我們可以辦個活動,鎖定幾個主題,來交流這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