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匯流與決策的能耐

一個小時前在中研院資創中心有場政務委員張進福的演講。張政委的經驗顯赫,維基百科上有不少記載。日前知道這活動訊息後,便敲下時間,前往聆聽。幾點感想,跟演講內容關係不大:

  • 「數位匯流」顯然是個棘手的主題
  • 人有認知極限的問題,組織有,政府(中央和地方)當然也有。
  • 我在會議中提了個問題,大概是這個意思。我補充多說一點:「當使用者人口分佈 (demographics) 因為資通訊環境不同,而有快速的變化時,原本由上而下的政策,除了立法程序曠日廢時之外,要如何「善用」這個看似緩慢,實則蓬勃的民力情勢?在制定資通訊政策時,政策和最後一哩使用情境完全脫軌的現象,要如何因應?

我現場問的很簡單,其實就是政策要怎麼趕的上(甚至超越)使用者的消費習性。最後張政委沒有答,可能也是我的問題丟的太大。不過因為他即將去職,我想他的深厚經歷應該有許多參考價值。我心裡是有一些看法:

  • 文官晉用和溝通體制本來就趕不上數位匯流的腳步,靠著政委一人密集「釘」部會的方式,效益只會越來越低。所以我認為需要另闢蹊徑。
  • Open Data 就是主要從資料層面開始下手,培養文官體制與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接軌能耐。不接軌要怎麼「善查」、「善感」和「善用」民力,並且擬定資通訊政策?
  • 接軌可以從邊緣或先端計畫開始執行,畢竟這些領域相對而言,既得利益者的地圖還沒畫好。至於數位匯流內的廣電和廣告圈生態,涉及的利益太過盆大,難度之高,我想誰都可以體會得到。
  • Open Data 和 Open Government 最主要的受益者,其實就是政府的文官體系和各部會。越是要處理「未知」,例如擬定五年之後的資通訊發展目標,更是需要 open data 的誠實透明以及 open government 的開放文化。
  • 世界變化之快,以台灣的體質,不該只有如此表現。更為開放的文化,才是解決的途徑。團隊要及早培養,事來了才頂的住。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