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關鍵字是:十年回顧、開放創新、網絡途徑、社會孵育,以及最重要的,3%的時間。我不喜談他人經驗,所以都是有做過的才會拿到檯面上來分享,請各位讀者多體諒。舉幾個在過去十年在下班之後參與的幾個計畫,跟商業行為有關,但走的是開放創新。敏感部分我會處理。這些都跟上列的關鍵字有所實質扣連:
- Elixus
- Wiki & Wikipedia
- Weblog / Blog
- 公民新聞
- 中文網誌年會
- 華文部落格大獎賽
- Mobile Monday
-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 Wikimania 2007
- Punch Party
- 胖卡 Puncar.tw
- OpenStreetMap Taiwan
- 莫拉克民間災情中心
- Open Data 與青平台基金會
- R0
- Code for Tomorrow
-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角色扮演則有幾種,可能需要再定義,不過都有相當程度的涉入。否則若僅僅是觀眾一名,那也沒有討論的價值:
- 學徒 Pupil
- 參與者 Participant
- 啟動者 Kickstarter
- 協調者 Coordinator
- 共同發起 Co-founder
- 福音 Evangelist
至於「工作」的面向則是:
- 組織面 Organization
- 連結面 Networking
- 社會衝擊 Social Impact
- 商業革新 Business Impact
- 政策 Policy
- 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 在地化 Localization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