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政府資料釋出的幾個問題

午餐前快寫兩點。

1. 越開放越會被吃豆腐

從各利益相關者的本位來看,有句白話說叫做「敵暗我明」。開放資料雖然是越開放越有力量,但誰要先開放?開放什麼資料?怎麼開放資料?開放了之後我原本收的規費要怎麼辦?上面有政策要開放,要先開放哪些資料集?部門內懂 IT 的也只有那幾位服替代役的役男,要去其他部門問嗎?還是?資料出去之後,人家是會寫信來問的,這跟本來的流程要怎麼串?如果當初出去的案子根本就沒寫客服這一段,那要怎麼辦?如果有人走原本的政府公開資訊流程來申請開放資料,那?

本位是很正常的,不本位就奇怪了。在不少國家,率先帶頭開放資料的單位,通常會面臨被「剝削」的狀況。誰有這麼多的豆腐可以給人家吃?誰的業務型態是因為豆腐被吃多了,在績效的表達上反而會更好寫?資料集被下載很多次就表示可以交代了?有沒有想過這些資料集其實是因為好奇的開發者和媒體的引用,才會有這麼高的檢閱數量(例如台北市的公廁資料)?誰的豆腐被吃了的時候,承辦人(或團隊)還會心甘情願並且下次還有預算來釀豆腐?A單位的突破經驗,為什麼要跟B單位分享?案子兩邊不是搶的很兇嗎?

2. 開放之路需要一路的陪伴

去年第二季時,有個單位來找我說想辦理 open data 的程式馬拉松(hackathon),我說這並不難,難的是一路上需要有經驗的人陪伴,因為即使是辦一個 hackathon 也是有不少奧妙的。案子多半有必須服務的目的,而那些目的通常也會和 hackathon 的精神有些衝突。是以多半辦的好的例子,要不然就是商業公司以高額獎金自定遊戲規則,要不就是純粹市民型態的程式馬拉松活動。至於公、民合辦的活動,通常承辦的朋友,一路上都會遇到很多的繁瑣問題。這問題沒辦法一次講明,只有一路陪伴,才有多一點機會可以辦出個像樣的程式馬拉松。不是難易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經驗比較關鍵。

搞不好你的團隊裡面就有高手,只是在行政位階上應該沒有被「扶正」。

吃飯去。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