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該跟日本學什麼?

純粹是對這篇文章的有感而發。其實現在不用向日本學習老派的作法了,講個過去的小歷史:

  1. 2011年時,就有了上 Roku 和自製節目的打算。這算是相當新穎的媒體作法。去年此時有看過我做些 G+ Hangout 小節目的朋友,應該還有點印象。後來因為國外的業務排擠資源的關係,所以把錄影的地下室閒置者。但中時、聯合都有人來看過(過了一年,可以講了)。
  2. 2010年,e27 還很菜的時候,我和國內某企業說,就直接買下來吧,東南亞這條路可行,一兩年後會起來。結果去了兩趟最後還是沒談成,遇到什麼問題,等十年之後再跟各位分享。
  3. 2008年12月,為了 Punch Party 的第一場,我去日本 Web 2.0 Expo 帶了一些資訊回來,還包含見到了 @ev,後來因為核心成員對於 Punch Party 的走法想像不一,所以這條日本線的資源,我也沒辦法順利灌回去台灣數位文化協會。所以在之後我就開始摸索開放資料,也淡出數位文化協會的所有運作和辭去常務理事。
  4. 更早的是2005年的 Mobile Monday,當初去 Tokyo 場也跟負責的人談過,但台灣的一個夥伴臨時抽腿。法商 Toro 做走,第一場的贊助是我幫他們找的,到做不起來的時候,主題也是我幫 Toro 找的。後來 Yushan Ventures 進來後,整碗捧走。
  5. 早一點的時候,差不多是2003年初,就開始自己跑 KDDI,不少作法當初都跟蕃薯藤建議過,但運氣不佳,沒有實現的機會點。

我的意思是,日本的作法比較老派,至少對於台灣的形態來說,很需要調整。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