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經驗,但特以台灣現況為主。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大多數人都能在踏入 open data 的「陷阱」前,保護自己,了解資料是否真的開放,以及眾多的「宣稱」是否為真。這並不是完整的清單(也沒有意願這樣做)。請參考或自行添加:
- 聲稱這些資料就是開放資料:看授權條款、使用條款、使用規範或是著作權聲明的部份,是否符合國際通用定義,若相差太多,當然不是。
- 聲稱自己做開放資料:可問(一)手上有什麼資料?(二)哪些部分願意以開放的方式釋出?(三)請對方定義一下什麼是開放資料?如果回答不出來,存疑。
- 聲稱以前就在做開放資料:可問(一)公開和開放有什麼不同?(二)那些資料現在在哪裡?可否從網路上找到?(三)哪些部分曾經以開放的方式釋出?如果回答不出來,小心。
- 聲稱已經在做開放資料:可問(一)資料從哪裡來?(二)是做哪一個部分?(三)關於開放資料的國內外訊息,都看什麼網站?如果回答不出來,或是聽起來不怎麼直覺,存疑。
- 看宣稱以上者所代表的單位的網站,如果什麼相關訊息都查不到,存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