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訊息生命線資源可如何累積,一步步拓展:
- 社交媒體洗一輪之後,建立外國媒體和記者派駐亞太各國、歐陸以及全球性新聞組織的 twitter 帳號清單
- 各國大使(館)派駐在亞太地區的 twitter 帳號清單
- 全球性新聞組織在亞洲通訊分社的 twitter 帳號清單
- 建立外國在台人士的 twitter 帳號清單
內部透過高強度的飽和推播,雖可加大訊息流動的速度和幅度,但要能長期持續打破天險,維持到正常國際聯繫水位,需要儘快著手。內部飽和之後就是效益非常有限,往外溢出去的部分可以設計一番。綁在 twitter 至少三五年內,比綁在其他平台好上百倍。不要太花時間自己打造,接人家的可能比較好。
==== 分隔線 ====
[談話] 如果政府管理模式不進化… 在這快速的世界沒有展現它的效力,他們會遭受挑戰。
@icann_president 氣度就是不一樣,這也為什麼新時代的治理方式更為重要。透過 Fadi 和吳國維、劉靜怡的對談,也更加說明了為什麼 Internet Governance 可以給現代政府不知道多少的啟示。
我連續兩年去了聯合國亞太地區的網路治理會議 (APrIGF),第一次受邀在東京座談,第二次直接和國際友人在首爾籌劃了一個工作坊,也加入了籌備委員會。今年希望可以把 SmartGov 會議 以及 Code for Tomorrow 的經驗,進一步透過國際平台,來回串接。
在快速的崩解和拆解中,需要更快速的建立。讓自己有小孩子的眼光,很美的。
==== 分隔線 ====
n 年前好像有提到這些東西和整個行動媒體的各種流程,現在看起來重要性不言自喻。移動式衛星寬頻中繼終端、旋翼採訪直播、備頻分流路由。電力也另外有好的解決方案。不是打了關機就跑,根本是可以邊跑邊做事。媒體的創新,應該有很多機會。
我是在說 #SXSW,四千多個團在街頭,一個主場館周邊裡面有幾萬個人在活動,消費行動媒體這回事,然後同時間方圓幾公里之內,還有另外十幾個場館,以及十幾萬人會在街上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