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台灣的科技會報透過管道詢問社群,到底台灣的 open data 要怎麼推到東南亞。從2011年底我就在各種場合多次說明,簡單再說一次。
1) 印尼不會有你台灣的任何空間,OGP APAC Regional Conference 今年五月辦在 Bali,英國首相和印尼總統會連袂出席。我蠻想知道台灣會有誰去?
2) OGP 我在2011年首度寫到,也跟部分學者主動提及應該加強這塊的認知(不是研究,是真的參與運作)。2012年在巴西和2013年在倫敦的鋒會,分別有友人前往。去年我辦了一場分享會,直接邀請友人,提到這個國際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我也曾多次跟科技會報和研考會提到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要多參與和關注,但在過去整整兩年,所有政策、研究計畫和補助,幾乎都著眼在「加值」部分。以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此時各種國際協作的各種平台早已完善化,要以政府之力協助私人企業、社群或非營利組織進入東南亞,沒搭上 OGP 這一波,不只是事倍功半而已。
3) 菲律賓的 http://data.gov.ph/ 有來自不少各國單位的協助,世銀也大力支援。從高度面和作為面來看,都比台灣的研考會和承包 data.gov.tw 的資拓宏宇來的好。當初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和菲律賓總統聯合搞這事的,但被去年史上最強的颱風耽擱(或是加速)了。
4) 越南、寮國,可能性為零。除非你做的是非常有集權色彩的 government data 而不是 open data。甚至連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都還談不上。
5) 柬埔寨早有 Open Development Cambodia,各種國際勢力已經銜接。
6) 泰國因為政局動盪,原訂相關計畫目前是一團亂。但社群和社會創新動能與資源足夠,不過台灣政府和公會能介入的角度相當低。老派無效的電子治理模式,可以做做標案,賣賣設備,簽簽合作備忘錄。
7) 其他國際援助的體系在東南亞各國的布局,不只豐富,而且大的很多。台灣社群習慣的角度,對這些區域的利益相關者,雖然有很高的啟發性,但要落到實際運作面,例如回答為什麼開放資料、如何 justify 資料開放後的各種支出,或是如何透過資料的開放來解決社會發展、扶貧舊窮、提高生活安全,或是創造強健的城市 (resilient cities) 等問題,台灣目前沒有直接可以輸出的整套解法或模式。這些國家的社群水位和生態完全不同,輸出前最好認真多談談。
8) 新加坡政府不太需要你,路線也完全不一樣。
9) 馬來西亞在這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整個是散掉的。
10) 緬甸到上個月好像國合會才進去,但國合會本身的組成應該抓不到如何透過 open data 來促進 open development。兩年前我好像也跟科技會報的人說,早點努力看緬甸,不要等局勢底定,才來透過緩慢的公會執行。
這些國家在資料開放的發展上,都有後面自己想要進行的 agenda。這些 agenda 的發動,都落在這些國際機構和各種不太一樣的社群團體。這些機構和團體之前我也都列出來了。晚了兩年才來認真想這事,你覺得還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