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在某些情況之下,東西有沒有用是可以發展出定義的。做的東西有沒有用,真的需要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加入。
在2012年時我受新加坡某公司的邀請,幫他們 mentor 了第一場以社會創新為方向的 #opendata #hackathon。但新加坡缺少社會「動盪」的基礎盤面,所以做起來非常規矩。很興奮終於可以在台灣,一起和更多朋友往前走一步(然後再往回走也沒關係)。
以下段落為引用自 Code for Tomorrow…
《Code for Healthcare 工作坊》應該會在台灣醫療史上創下至少四個第一:
- 第一個以醫療為主題的 #hackathon (名為工作坊,實為黑客松)
- 第一個讓「穿球鞋的」程式工程師與設計師和「穿套裝的」醫師組隊工作的活動
- 第一個提供跨醫院、跨區域、跨主題醫療資料的限時實作活動
- 第一個由醫院區域聯盟、專業醫學會、兩個地方政府衛生局以及數個非醫療專業的網路社群共同發起的活動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