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因素與中國因素

前台北市民政局局長林正修天講的觀點相當精采,我用次世代性論述的網路觀點來超展開一些。最大的挑戰一句話就講完了:「中國因素對上網路因素」。中國不一定指的是中國,而是那種由中國為當然代表的諸多心法和作法。

什麼是中國因素?妳懂的,有些人離的遠,在心理和距離都是,所以不懂。但妳在台灣一定要懂。什麼是網路因素?現在妳也懂了。有些人和網路離的遠,在使用行為和思考模式都很遠,所以不懂。但妳如果還在用網路,還在看這篇臉書的訊息,妳就應該要懂一點,有點感覺,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演化世界。

網路因素有點複雜,所以我們先看中國因素的兩種定義,雖然我覺得還是寫的不夠細膩精準:

A) 百度:中国作为初级产品的消费大国,对全球商品市场的供求格局和市场价格的影响不断加深,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人们称之为“中国因素”。

B) 維基百科:国际政治名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利用政治与经济力量,来影响其他国家的外交与内政,因而造成人权与民主价值遭破坏。这是因为21世纪后,因应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而产生的名词,中国政府认为这是一种反中或反华的论述。

這兩個在21世紀一定會互相影響的現代因素,社會和商業的「戰場」在哪?中國因素所衍生出來的發展戰略(牽扯到網路因素),若是我們以東亞城市的發展論述作為觀察的場域,那麼主要落在以下幾個城市的公共領域:

  • 智慧城市(東亞派)
  • 智慧運輸(東亞派)
  • 電子政府(東亞派)

而網路因素所衍生出來的發展戰略(牽扯到中國因素),主要是落在以下幾個公共領域:

  • 開放資料
  • 開放發展(以世界銀行為例)
  • 開放政府
  • 公民科技/社會企業

但在幾個領域,妳會明顯看到有網路因素和中國因素的一體兩面,例如:

  • 電子貿易(比電子商務更大,牽涉到跨國貿易談判,邊境管制等)
  • 巨量資料
  • 選舉
  • 電子居民(如愛沙尼亞)

網路因素造成中國因素必須修正路線的範例:GFW、WIC 會議等。
中國因素造成網路因素必須修正路線的範例:Mark Zuckerberg 和魯煒的面會臉交。

中國因素的產業典範:鴻海、頂新。
網路因素的產業典範:Google。

那麼誰在擁護和加碼網路因素?
那麼誰在擁護和加碼中國因素?
那麼誰在兩邊都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而所謂網路因素的高速直球對上中國因素在東亞堪稱第一個算是全面性戰場啟動的戰場:九合一選舉。

先這樣。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