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活動的一點見解:
- 帶隊主官 technology track 出身,意思就是只看上台灣技術和技術交流
- 成員多為學研背景,這反應出 ODI 成員性質,也反應台灣接頭者多為學研和非常需要政府推一把的研究者和業者
- 來台拓展業務的業者聊備一格,顯示 .uk 還不到把 .tw 當成區域 node 來看
- ODI Seoul, ODI 在日本與 Osaka 都有合作,不若 .tw 生猛,但模式清楚,模糊帳少很多
- BTCO 對這種業務生疏(尤其是突然冒出來的 ODI, ODA),還抓不到自己除了 @ukintaiwan 在區域有什麼例行業務的槓桿角色,這角色 ODI 也幫不上忙
- technology capacity 要怎麼 capitalize 還有待觀察,目前說的故事都不好
- 分散的力量都被整好到架構裡了,暫時可能不會有 surprise 出現,意思就是缺乏井噴成長的動能(不一定是商業發展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