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這齣戲,是舶來品,不少人只聽過,沒真看的詳細。但由於西風東漸,大家舊的看膩了,喜歡嘗點新鮮的,覺得蠻好的,但總不是看的很懂。
戲班的團長想說,那我們找誰來寫一套新劇本,看能不能自己搞,監製一齣膾炙人口的好戲。不然誰要還要看青蛇白蛇?大羅神仙吹雲吐霧,念些網路口訣,肯定更受歡迎!
可是戲班裡的生旦淨丑,花招練老,沒人想接新戲碼。新時代來了,老班主人急了,問問戲班的管事。管事說,不妨探探鄉里口風,問問有沒可以擔任臨演的大角。反正「人生的不圓滿,總要在戲裡求」。新時代人生不圓滿的人,城垛望去,比比皆是。只要有戲,肯定能找到願意演的。
不過要演什麼戲,沒劇本也是不行的。那好,管事見多識廣,提議說我們在縣城貼個公告,鼓勵鄉梓發揮。鄰里街坊,促擁而至,不出兩個月,劇本就成了。團長尋思,好歹我們也曾是赫赫有名的「興正班」,這齣新時代的大戲,怎麼樣也要在端午上檔。不過班裡的老角,說不吃味是騙人的。我等終身奉獻給戲班子,竟然要眼睜睜看著臨演擔任主角,還被劇本要求跳貝殼開扇?!
於是快搭的戲臺,群包的劇本,臨時的演員,滿天的龍套,準備在端午上檔了。
現在問題來了:
1) 如果戲不賣座,是誰的問題?是新時代的問題?
2) 臨演為什麼無法擔任大角?明明都有不錯的潛力。
另,龍套之解,詳見維基百科:龍套演員是由四個人組成一個單位(稱為堂),一般舞台上多用一堂或兩堂,扮演劇中的侍從或兵卒,負責助威吶喊或烘托聲勢,用以表示人馬眾多,是一種以少見多的表演形式。
編按:今天收到一個會議的邀請函,腦袋浮現上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