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 “role model” 的重新定義。想想看,就問一個問題,要讓身材均勻、身體強健,腦袋裡第一個浮現的學習對象會是誰?健身房的教練?奧運田徑的短距離項目選手?體操選手?三鐵還是游泳選手?
有沒有想過:囚徒?
Role model 是很有力量的「工具」。這工具讓新手老手怎麼想運動這事,該怎麼做運動這事,以及要如何消費這種運動,都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例如跑步,就以我這個長年的「受害者」來說,從衣著部分:看鞋子、看襪子、看短褲、看上衣,都有很細膩的要求。一雙鞋多出幾十克的重量都是關鍵。
但我真的需要「看起來」像是我小時候所信仰的 role model 那樣嗎?還是那樣的運動表現和運動穿著,只是自然而然的物競天擇結果?
好險我沒那麼單純,但受到 role model 的影響也難以根除,這最大的影響通常表現在運動服飾和裝備的消費,而我越精通的運動,受到的影響反而越少,雖然那個敏感度還是存在的,例如會看人家的腳踝、小腿肚、膝蓋、大腿、臀部… 或是著地腳掌姿態、跨距、擺手、手掌開合、吐息節奏等。
但對於新進者而言呢?要看起來「跑的很厲害」還要身材勻秤,邁向 role model 之路如此漫長,倒不如直接從消費習慣來達成,才是最容易的捷徑。
回到身材勻稱和身體強健。大家腦袋裡可能很少會把「囚徒」視為 role model。囚徒身體強健的想像要作為鼓勵的目標,實在有極高的難度,但作者把這這兩個在社會不相容但卻自然相容的連結,搭理在一起,這作為實在是妙到不可言之。至少你不需要追逐各種現代運動消費的「陋習」,只靠自己的身體,就能達成你所追求的目標。
那好,我當然不是在推薦這一本書,想想哪些新興領域也有 role model,這些 role model 是怎麼建立起來的,你是怎麼看著這些 role model 去學習和消費的。更厲害的是,要怎麼翻轉整個 role model 的想像(求其在台灣產業發展轉型或是政務革新這一塊),這部分有多一點的 role models,應該是好事。
什麼工業 4.0、大數據、金融又是幾點零等,可能都比不上為了生存而真正做出來的 role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