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數位經濟與社會指標 (DESI)

一位朋友 (Amanda Lu) 日前在盧森堡開會,會議名稱是 “Digital4EU Stakeholder Forum 2016″,而使用的 hashtag 是 #Digital4EU。我比較有興趣的還是 DESI (Digital Economy & Society Index) 指標的部份。

DESI 指標分為五大類:

(1) 連結度 connectivity
(2) 人力資源 human capital
(3) 網路使用 use of internet
(4) 數位技術整合 inter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5) 數位公共服務 digital public services

每大類下面還有子類指標 [a],我覺得除了1, 3之外,2, 4, 5台灣可能都沒有相對應的研究,那就更遑論指標了。例如目前談「數位經濟」我也沒看到相關本地的指標。若沒有指標,那怎麼樣的投資才算是達到效益?至少讓「投資者」(政府、私人公司、民眾)有個比較的基準,每年再透過指標來衡量計畫執行狀態,此舉應該是正途才是。

這讓我想到本週可以台北市為場景 (scenario),「智慧城市」算是第一季的操作高點。所謂300多億「示範性智慧社區」將撥出5~10%給傳統大型ICT業者建置「智慧設施」,預估可帶動20多億的產業效益。此效益評估來自內政部建研所的推動智慧社區實證計畫可行性 [b] 研究。我個人心理感覺頗不踏實。一次性的支出應該不能算是效益,缺乏好的指標也讓這些搭在「智慧城市」操作下的公共投資,可能落得比較像是菜市場喊行情。

另外 Amanda 在會議記錄內提到如何創造出良性的競爭環境這部份,應該也相當重要,但可能通傳會的責任還比較高些。一般而言對於我們比較擔心的是 human capital 的部份,例如要推動 digital economy 或是 digital society 等各環節,到底缺乏的是什麼樣的技能?

DESI 指標給了不錯的方向。

[a] http://digital-agenda-data.eu/datasets/desi/indicators
[b] http://www.abri.gov.tw/tw/research/show/1799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