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下一個不能用的 Zoom 怎麼辦

Zoom 能不能用不知道,資安的 CIA 原則也看不懂,只能看誰是大神聽誰講,戰到最後都不能用。生活中有這麼多的網路服務和工具,跨國公司的組成如此複雜,什麼伺服器放在哪裡,資料怎麼傳我怎麼看的出來,到底下一個不能用的 Zoom 會是哪一個?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昨天炎上的討論,也有朋友問我的看法。我覺得沒有必要在熱頭上討論這件事,一來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二是人少的時候靜下來談比較愜意能深入。

有幾個我們生活中的類比可以參考。

例如說,什麼是「交通安全」?你問你媽和你的小朋友,看法一定不一樣。問開車的老婆或老公,也會有不同的意見。我們交通安全的觀念,是如何建立的?受傷後學到的教訓比較大,還是「交通宣導」學到的比較多?或是因為違反相關處罰條例荷包被罰得很痛,當下幾週停車安分一點,過幾週又故態復萌?

小朋友能掌握的交通安全範圍不出幾個,一天暴露在「交通」的時間算得出來,所以通學路、導護老師和制度、過斑馬線高舉手等在行為部分的學習,成立主動確保自身安全,小朋友也可以在學校學的實務。年齡大一點開始騎自行車,自行車的速度通常不會快到哪裡,但在台灣就沒有完善的自行車安全教育體系,所以煞車使用不慎倒車、壓到路緣石翻車、路面溼滑低巧度犁田滑倒,好像我們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受傷才學到自行車怎麼騎得比較安全。不過,年齡大了反應慢,跨上去摔下來扭到腳也時有所聞。

有時候也不是你的問題,就是這條路對單車初學者和不常騎的人不友善。不友善有很多型態,但對騎自行車的你來說,如果安全意識和主動安全防衛的經驗夠高,就算是北部的北宜公路還是南橫的南迴公路,自行車也可以騎的游刃有餘,相當安全。但這需要時間,需要訓練,需要知識,而這些知識的取得,在台灣多半不是來自政府,而是「興趣團體」。

年紀更大之後,想騎機車,或是直接學開車。這兩種交通載具需要透過「學習」和「證照」的體制,才能確保在駕駛和操作上,有一個的水平,不會害到自己,也不會害到其他的用路人。用路人不一定是人,是車,是各種交通載具,是在台灣城市常看到的多模式交通混流模式,有汽車、有機車、有自行車、有公車、有貨車、有路人、也有沒牌有牌照的電動車。

交通安全沒有廉價達成的途徑,交通安全是要付出成本的。同樣的,資訊安全也是,隱私也是。後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混用是相當不恰當但卻是很難擺脫的。交通安全能選擇載具型態就是那一些,但能選擇的載具品牌,其實不會比一般消費者所用網路服務選擇多到哪裡去。你這台機車之所以安全,四分之一取決於車子的本身和車子為什麼能在這裡販售的各種背後監理法規。四分之一是你自己本身的騎乘習慣和人身安全配備(安全帽、手套),四分之一是當下的交通車流環境和自然環境(天候),最後的四分之一是其他的用路人行為。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很全面的國家,瑞典的「零死亡願景」就是佼佼者。那需要全面的人因系統觀,具有科技介入手段的安全觀,風險管理觀念以及政策觀念等。

資訊安全是一個很可怕的領域,就像醫學一樣,沒有說哪一科出來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說得準這件事。在台灣習慣的輿論場域,「電機」戰「資工」很常見,「資安」戰其他人也很常見,但除此之外,我們這種消費者基本上就是任人擺布,只能在台灣相信相對狹窄的,屬於資安和隱私純技術性導向的權威人士的意見。

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我知道的就是那幾個網路服務,我是支持盡量不要用 Zoom,政務系統和公務機關更需要注意。但除此之外,下一個被權威人士推薦的選擇,是我有能力用的嗎?權威人士推薦一台軸輸出馬力一百匹的街車給我,說這台比較安全,制動系統好,可以隨時逃脫交通緊急狀態(超車)。我只是通勤族,你這建議是開玩笑還是哈囉?還是叫我自己兜套件架視訊服務?還是乖乖付錢給有來推銷的業者,搞不好比較快?

這樣的困境很棘手,甚至是很難用通案來討論的。台灣的教育部管轄的學校體系相對封閉,或許有通案討論的價值。但他們也是這次受到影響比較直接且明顯的單一群體,其他在商務領域,個人工作習慣領域,或是娛樂領域,要怎麼辦才比較好?

我們幾位愛好「開放知識」的朋友在閒暇之餘,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幾次的討論之後,推出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其實武漢肺炎前就準備好了,但發現現在的閱讀的價值大概更高。小冊子裡面提了幾個具體案例,用小故事說明在各自的情況之下,你應該怎麼想,怎麼評估。怎麼注意自己的網路使用習慣,近一步選擇比較好的學習和和應用路線,來保障自己人身的資訊安全和隱私。

這些也不是高深的知識,但算是我們一點經驗的累積。或許在這個時間點,不妨參考看看。下載的網址只有五天有效,請多多利用:

2 thoughts on “遇到下一個不能用的 Zoom 怎麼辦”

  1. 請問資訊站急救包小手冊中「這無需任何的「工人智慧」,因為演算法將交叉引
    用,直接把您和您的朋友 「鎖定」和「定調」。」
    「工人智慧」是否為人工智慧?還是有特殊的意義~~

    1. 收到,是「工人智慧」沒錯,希望再下一版可以寫的清楚一點。謝謝!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