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I Gathering 的邀約下,在台北分享了「主動策進介面設計價值的技巧」這一主題。有不少之前工作的好友舊識撥冗蒞臨指導,讓我壓力著實增加不少。感想有幾,我隨手快記,望對初入此道者,有所激發和裨益:
- 我主要是分享提案的「對策」,這可以由簡報檔內的「破題」段落了解
- 在對外提案的部份,我的經驗頗為缺乏,作法也不是很適合在台灣運用
- 我所謂的「介面設計」是廣義的,這會因為我所待的產業和所負責的產品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蕃薯藤就是處理 www,在神達是處理 PND
- 多讀書對我的幫助很大,我一個月平均花費 NT$6,000 在各種書籍、雜誌、電子書和報告的購買上
- 多讀書的目的在於快速了解某一個領域是如何系統化地處理知識。對我而言,知識本身的重要度,反而沒有這麼高
- 我多讀書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快速的改變所處的文化情境,讓自己可以在不同的情境間切換。因為 UX 和文化情境的關聯度太大,不用這方法就要花不少錢常出國
- 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是 UX 提案的支援方,讓真正攻 UCD 的人可以把價值發揮出來
- 「策進」需要有基本的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聆聽」
- 若要將「策進」的落實到能夠精準的支援 UX 部門的提案,那麼要多利用機會執行跨部門的專案。當落手的機會來臨實,就更能體悟「套話」是什麼。「套話」就是 UED 經驗落實的原子,也是在跨部門間提高介面設計價值的基礎點
- 除了工作本身的要求之外,我會讓幫自己安排很多異質性的專案,這些專案大多是無償、實驗性高,而且可以透過網路來達成
- 使用者經驗是品牌價值的最高體現之一。知世安索帕的知識長暨資深副總經理邱元平,在演講中確實點出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講的這一句話
- 我在演講中提到的兩本書是 “Twist of the Wrist” 以及 “Designing Obama“
- 「價值」一定是商業的價值,這部份要有能力培養出好幾套說法
- 在國外騎車對觀察力的培養相當有用,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我是怎麼做的,或許可以來參加12月04日的活動
最後,當然就是 http://sch.ee 的網址終於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