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了,開放政府資料怎麼做?

參考各簡報,把去年在 data.gov世界銀行所合辦的 International Open Government Data Conference 做一個簡單的回顧。與會來自政治、法務、技術、管理、創業、非營利、非政府、私營、國際合作和媒體,對於台灣走到今天的發展,不是唯一的路,但有一定的啟發。當然前提是相信「政府」是必須存在的。我附上台灣部分的經驗和連結,歡迎參考。實際的會議內容更為精采,建議回到原網站下載簡報閱讀。

開放資料的冒險經驗

  • 取得法律或是政治議題面的支持(Open Law
  • 和其他人合作(可參考台灣開放資料年表
  • 鼓勵創新
  • 地圖可以讓資料更容易閱讀(OpenStreetMap Taiwan
  • 資料本身並不知道它能夠被用來作什麼,所以根據資料本身特性來發展的應用,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礙(關鍵字:使用者導向)

聰明的收集資料

  • 有資料才能開放(大部分單位根本沒資料可以開放)
  • 透過手機蒐集資料,在很多情境之下,這更好
  • 手機門號的高滲透率,可以達到即時和準確的市調
  • 手機和行動載具的特性,可以為群眾外包 (crowdsourcing) 的工作打下誘因基礎
  • 搭配行動載具的群眾外包任務,可以提高資料的品質

促進政務透明

  • 開放政府資料的政策對許多利益相關者而言都是非常的重要,需要坐下來搞才有共識的基礎
  • 這些利益相關者包含了:公單位的管理階層、非營利組織、學界,以及很重要的技術導向的新創商業公司
  • 開放政府資料至少有四大好處:促進政務透明、增進政府公共服務的遞送、商業機會以及讓政府更會運用自己所產生的資料

開放資料與公民參與治理

  • 要先有架構性的支撐作法來引導參與和治理
  • 系統化手法接觸和蒐集來自於公民所貢獻的資料
  • 整理和增進資料的品質,然後丟出來
  • 線上和線下的參與,一樣重要
  • 公民社會必須是中間人
  • 平常就在消費公共資訊的公民,是最為重要的一群人

開發開放政府資料的公共價值

  • 開放資料的活動總是會激發不同世界價值觀的衝突,例如技術、管理和領導
  • 總會有很多不同的期許和互相競爭的興趣
  • 開放資料的努力必須擺在特定情境,才能解釋的清楚
  • 資料本身沒有用,資料必須被運用來發掘和解決問題,從問題出發會比較好
  • 政府必須清楚的表明開放政府資料的目的
  • 專注在公共資訊服務的改善

開放政府資料如何參與?

  • 電子治理最後變成工具口號大於效能變革的突破,開放政府資料要避免覆轍
  • 參與迴圈的完善,需要市民
  • 和既有的單位接觸:圖書館、媒體記者、社群活躍份子、技術社群等

創造在地的衝擊

  • 城市才是開放政府資料的動能所在,他們比較靈活也更接近人民
  • 開放資料可以重建對政府的信心
  • 開放資料應該要專注在住民的需求
  • 公單位的文化,是最大的挑戰
  • 在政府內培養創新的基因
  • 一開始專注在高價值與相對即時的資料
  • 善用市民和市民技客的能力

金融資訊的開放,在台灣這一波三年的開放政府資料風潮,比較沒有明顯的角色大聲疾呼,公共媒體的開放資料也沒有。但2013年在台灣,後者應該有機會。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