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挑戰

對於在明日即將成立的台灣開放資料聯盟 (Open Data Alliance) 的幾點感想:

  • 台北市電腦公會自古以來,多有聯盟倡議之作,不下數十。但首度跨入「開放(源碼、創新、資料、政府… 等)」之列,內部是否真能避免因襲舊規,成就再造之新局面,仍待觀察。君不見開放指標之製作物「網站」仍是不忍卒睹的狀況,即可知台北市電腦公會在網路時代的能耐為何。”Open Data on the Web” 不是沒有道理的。
  • 公會當然有非常認真且負責的成員,但「開放」與「網路」對公會來說,儼如小孩學開大車,雖有大車名份,卻無大車之實份,此情應有深切自知之明。資料一開放即是全世界利益相關者都能拿到的,如何落實國內開放資料推展之實,無論是在政策遊說、中小企業的需求提送,還是作為對話平台,或是即早鋪陳區域和國際接軌路徑(技術發展、商業規則、市場框限)等諸多層面的考量,若對初期加入之成員的期待管理 (expectation management) 不佳,那麼在本地「煉」出來的,充其量只能說是封閉棋局一場。資料開放後,積極接洽者,也僅能吃到很淺而且還出不去的資料市場 (Big Data? Huh?),煉出來的功也只是待升級的土砲。後續要拉到外部市場,從產業、國發,或是外交的層面來看,根本就不可能走的出去。
  • 聯盟發起和組成成員,多為政府資服廠商,政府資料的開放 (open government data) 對於其業務和遊說,當然有其正面影響。但業務所為是否能秉持政府資料為公共財(換句話說就是開放資料)的精神,延展其業務縱深,進而回饋到社會和產業的生態發展,還需要相當多的努力,一年內我感覺還算樂觀,但一年後不紮實的梗用盡了,那就很難說。
  • 根據個人經驗,「開放資料聯盟」的各環節,多數仍缺乏對於本地開放資料發展的脈絡基本了解,或是了解的斷面片片可見。民間社群(廣義)和網路聞人對於開放資料的各種面貌鑽研,甚至比主責和任一核心發起單位都還要更為清楚。但知識的豐富與資源的豐富,在過去各種產官學聯盟之集合,皆可見無窮盡的雙邊落差。顯見台灣政策推展的乖違模式,是否能在開放資料聯盟點燃改變的火炬,不樂觀,但還有觀察的價值。

快寫一點心得。我明天也會在成立大會的現場,歡迎多交流。以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