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網站比較大的問題是什麼

Screen Shot 2014-03-03 at 4.11.44 PM

昨天週日,一早在臉書上揭露國科會的最後一天,也提到科技部網站轉換一定會遇到的問題,沒想到今天這則訊息還相當熱門,甚至還蓋過了正式掛牌的喜訊。朋友圈子裡不少媒體高管,我想他們也樂得有些飯後的磕牙話題。

然而最後的一頁跳轉畫面和新來的一頁,並非想像的如此簡單。「科技部」的字體、網頁語法以及舊網站連結失效但卻沒有善用轉址技術,讓轉換的過程更為細膩,或是讓廣大的原始使用者,能快速的找到新路徑,這都不是重點。號稱「科技」但卻有如此難堪的轉換過程和結果,只是癥兆。癥兆這麼多,而且離譜的不可思議,就不是治治幾個網頁的問題。就算真的有新台幣幾百萬,也不是問題的關鍵。皮爛掉了,灑鹽還是抹類固醇,各位覺得如此一番,是能撐多久,到底這樣做,有何見樹?

問題總結在於,科技部跟「最後一哩」是嚴重脫勾的。最後一哩是什麼,就是網路,以及網路的使用者。網路的使用者不只是「三小」鄉民,或是清貧困學的研究生,是對科技部有興趣的媒體從業、對科技部有意的各國機關專員、對科技部有期待的研究人員,或是對科技部新來乍到,想一探究竟但不會走到台北市和平東路的辦公大樓的各類型使用者。平常人家沒有業務往來,自然不會走進國科會。但網站卻不一樣,除了很特殊的狀況之外,部會的網站,理應都有公開的版本。只要連結被揭露,任誰都可以拜訪,可以一窺究竟。

那麼這些人算不算國科會(或是現在的科技部)服務和業務的對象?狹義來說,不是。但廣義來說,因為是「科技部」,自然肩負了更多人的期待。而更多人是怎麼了解科技部,當然就是透過網站。

科技部服務的面向將更為多樣,更為多樣就不可能忽略訪問量持續攀高的網站。網站新舊之間如何轉移,當然不是只有一兩張皮的問題。但如果此事重要,在科技部內部,就會有更高的優先權和資源排程。會裡各種對外的業務系統,在轉換讓當然要花點時間。這點有營運經驗的應該不難理解。不過正規事加個班還會有媒體採訪,這就奇特了。

可惜由國科會升格的科技部在轉換之際,似乎更注重著現場的門面,卻忘了更幅遠無界的網路,以及國科會近年來最不熟悉業務範圍:網路。網路不是單一的產業,雖然也有產業是依附在網路才得以突破,立見新貌。但如果你真的重視原本國科會網站在網路上所建立的連結生態,以及對外的形象,那麼就不會這麼草率,猶如接牌貼紅布般,掛個 gif 就了事。不只宏大的政策發展和訊息的遞送,極度缺乏細膩和現代的執行手法,連個簡單的形象都不會做,根本就是胡搞令人羞愧。部會首長朱下張上,短期內難承其變,可是肩負事務的幕僚,應該要擔更大的責任。

除非這些決策幕僚,一直把網站當成是公布欄,不是平台,也不是更好的訊息高速公路,或是無關緊要,比排記者會現場的位子順序還重要,那我就沒話說。

科技部的業務對象,其雇員使用網路習性的與時轉化,研究者和研究生更為網路原生等在拜訪網站之餘,還要歷經前現代的割裂洗禮,不要說突破了,可能連現況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還遑論5G匯流,如何有嶄新的面貌?

接下來的幾季,可能還有不等的單位即將升格。讓我們期待,這些事情會和最後一哩,還會有多少的距離。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