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愛沙尼亞的電子居民身分

愛沙尼亞的電子化程度不在話下,無論是在電子金融、電子教育電子運輸電子防衛、電子投票(愛沙尼亞的國家電子投票模組就叫做 i-Voting)等,都是世界的佼佼者。這個微小的國度如何走出疆界的限制,善用網路發展大勢,保障本國產業在全球網路化的競爭實力?在這個月即將於華府一場活動低調揭露的 “e-residency” 計畫,我們即將看到了網路發展的下一步。今年12月即將開始開放實驗性申請,你準備好成為愛沙尼亞的電子居民了嗎?

綜合本計劃的官方的網站和個人經驗,提供初步的觀察。

計畫的概念?

電子居民的概念是核發給非愛沙尼亞居民的電子身分證 (identification card)。電子身分證約略等同於身分證,是一張塑膠製的晶片卡,能儲存生物資訊,例如指紋和視網膜特徵,但並不留存本人相片。這張晶片卡能提供電子身分證擁有者使用愛沙尼亞境內的各種電子服務。但不要誤會了,電子身分證是申請制,而並非在憲法層次所提供的身分識別和保障。所以擁有者不要以為就可以拿到這張卡就可以自由出入愛沙尼亞邊境,享受國民的各種權利(例如投票)。

愛沙尼亞境內的法規環境相當有助於電子身分證的使用,並且支援和提供全世界最為嚴格的資訊安全標準。內政部資訊中心曾不只一次邀請愛沙尼亞的專家來台交流,可見他們在公共服務資訊安全的部分,堪稱翹楚。

計畫的目的?

愛沙尼亞跟台灣不一樣,不會為了物聯網而物聯網,或是大數據而大數據。保障愛沙尼亞經濟和本地社會在全球發展的脈絡下能夠佔有一席之位,並且提供新的 B2B 客戶機會,打造愛沙尼亞為歐盟之內具有商業投資誘因的首選,早就是政府電子施政的主要精神。讓愛沙尼亞成為世界最為領先的電子國度,代表的是在境內能有效進行商業活動。這是商業環境效率的表現之一,多次呈現在 IMD、世界銀行以及 WEF 的各項評比。愛沙尼亞是常客,幾乎都是經商和效率指標上名列前茅的選擇。跨境電子貿易的便利度是這個計畫的目的之一 。

使用者族群是誰?

同樣的,愛沙尼亞也跟台灣不一樣,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時候,一定會對使用者族群有著比較清楚的認知。在 e-residency 的計畫內,首要的服務對象是「海外人士」,尤其是那些在本地商業機構的利益相關者,比如說:公司股東、雇員和其家庭成員、董事會成員、專業人士等。另外,愛沙尼亞商業機構的海外夥伴和客戶,歐盟和全世界的中小企業,或是在教育機構的外國科研人員、教職專員以及學生,都是服務的對象。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在愛沙尼亞境內的代表也是預設的使用者。當然任何對於電子服務有興趣的人類,也都可以透過管道申請,但你還是要飛到愛沙尼亞一趟,在當地完成申請的程序。

有什麼服務?

這點我就不多說了,想想跨境進行電子貿易,你會遇到什麼問題。若是你擁有等同於當地所核發的身分識別證件,例如駕照、社會保險號碼等,這會是如何光景。這些新奇的發展在電子貿易的領域,都有機會在愛沙尼亞的這個計畫實現。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恐怖?

當然是,尤其是在後史諾頓以及網路巴爾幹化的時代。但這並非本文重點,有待各方多多交流。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