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設公開。
整整超過三年前某個場合在台北市電腦公會,約了總幹事。當然台北市電腦公會是有著神聖一般地位的公會,豐功偉業素來也是業界人人知曉。我等幾位新走拜訪之餘,雖早知狀況如何,但心上無所畏懼,於是就給他們提了一個具體方案。
當時聽起來可能是天方夜譚,但三年後看來,搞不好若當時付諸執行,就是拯救今年悲悽 #Computex 的強心劑之一。2013年搞小是第一屆,2014年擴大辦理,到了2015年的現在,搭著早可預期的大勢,就成為了奠定人才、智才、老中青整體氣氛活絡的錨點。連美國助理國務卿 Charles Rivkin 來台都有暗盤任務,關鍵都講出來了,辦場 hackathon 的意義,絕對是超越單純資通訊的。
當時說,Computex 要活起來,就辦個 software + hardware + service 的 hackathon 吧。直接在場中設擂台,設地點,攤位看誰來出,但鼓勵廠商進來,鼓勵網路新一波的人進來。解決真問題,問題以城市本身為框架、以生活作為場域、以智慧社會為基礎、以人才高密度跨流為目標。解決真實資通訊和城市交融發展的問題,一週內就可以台北市展現、實現、證明,而且講的出來。摸的到、聽的到,搞不好還可以感受到奮鬥的眼淚。
那時是2013年初期,台灣有 hackathon 經驗的,不出幾百人,仍然是非常小眾的玩意。時至今日雖然仍是小眾,但在政府機關活動菜單的地位,已是不可同日而語。連北市府、台開、資拓、各大校園各種計畫、非營利組織等異質伏流都能辦的起來,熱絡程度在三年後的今日看來,早就不是問題。
但這些都是萌發中的,雖民力真誠滿點,但不若 Computex 有著指標的30年意義和回憶。其他地方能辦的起來 hackathon,當然是很好,但能串起產業老中青三代的(超越台灣疆界),我看只有 Computex 此場域有這個能耐,有這使命。
當然,Computex 不是台北市電腦公會說了算,還有公婆和主管單位不知凡幾。當時的會議記錄和會談應該早點公開。數年前我所負責的產品之一也在團隊的全員努力下,曾拿下 Computex Best Award。和我一樣在經驗值橫跨 Computex 和 Internet 的朋友們,看到三十年的河東河西,明明機會早有的,想必都會唏噓不已。
這讓我想到曾經和一位朋友聊到,他聞多識廣,直言說,這些人被訓練的像是二維的螞蟻,汲汲茫茫,勤奮不已。多幾隻鳥來了從上面看下去,就不難看出出路了。不過,時代給你的 timing,可不是看的來就搭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