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開放資料會議心得

今天到台北市徐州路5號開會。心得:

1. 搞錯方向:院方非常、非常、非常注重指標和評比。

2. 國合框架:把時間點強湊在10月中,但各種前置活動、中置鋒會,後置結成等,整體規劃散彈打鳥,僅有議題妝點集成之姿,不只缺乏大器國合框架,甚至沿用傳統無效國合框架(結案年會?!)而毫不自知。

3. 時間點:9月底 UNGA 大會剛結束,一百九十多個會員國和所有事業體全員動員討論 ‪#‎SDGs‬。本地號稱亞洲開放資料鋒會脫離全球關注和敘事脈絡。天生麗質是沒錯,但跑錯了場子,講怪了話。本可上到檯面,這下午五年的風景又沒了。這是院方在源頭缺乏戰略觀協調一致的後果。都是好人,都是能人,只是風向的感受,很有本地的味道。

4. 手上沒人:由人力結構就能看出此事(資料開放、數據、大數據)在業務單位心理之實質重要性為何。空降議題無法深耕,即便是討論頻度高、議題識別度高,但由人力配置來看,何止杯水車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這點我非常同情第一線。

5. 部會績效:主動說出自己造就了什麼 “impact” 的故事,詮釋權遭有意無意閹割。一把手抓在科技會報、國發會和經濟部工業局。此舉反而弱化業務單位在尋求資料開放標的之敏感度以及作業彈性等。中間可能有很多恩怨情仇,但這部份 (what impact?) 目前相當缺乏討論。

6. 往窄處擠:除極少數之外,絕大多數單位毫無基於本位之策略觀(編按:當然要本位),僅書面繼承政院很有瑕疵之策略觀。報告屬性多是不明就裡之執行事項,明明來者多是資深,但談事全部降了兩級。很可惜。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