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的背後故事

從一個國際場合觀察,我們會很清晰的看到台灣政府在推動開放資料時的內心話以及觀察到更多的現象。這些現象雖然非台灣所有,但由於本地認知水位相對於其他鄰近地區高,我們反而更能觀察到整體發展的矛盾。

1) 目前在墨西哥的會議是開放政府夥伴年會 (OGP Summit),今年進入第三年。各國負責推動相關措施的體系出動不少,約有一千五百到兩千人之譜。各國國務體系、國際發展和援外體系等,也開始明顯介入。

2) 藉由本次鋒會,台灣中央政府在「開放政府」或是「開放資料」對外交涉和議題發展有四條具體軸線,這些都可以透過公開場合得到訊息。另有其他軸線由於缺少公開資訊,因此不多做揣測。它們分別是:

A. 公共工程預算和開放採購 (open contracting),由經濟部的工研院巨量資料科技中心主導。

B. 「公民組織協助政府開放 (open government) 」的意象,由「臺北市電腦公會」主導並且對外代表。但為了在國際場合淡化產業聯盟的角色,因此慢慢採取由業者主導的「開放資料聯盟」作為公民組織的對外窗口,或是和臺北市電腦公會並列,行政院科技會報支持。我們在這次會議後的 lightning talk 就能看到由政府代表出面「分享」這件事的詭異現象。

C. 政府代表不以政府身分出席年會。

D. 政府代表隱藏政府本位來為公民社會發聲,推銷開放資料聯盟。

我對公民社會也沒有這麼高的情懷,但看到「政府不政府」、「產業不產業」,「公民社會又不公民社會」,這三個張冠李戴的事情能在一場 lightning talk 發生,難怪三個都做不好。政府上不了檯面講,產業上不了檯面,公民社會則是被置換了。

IMG_20151030_073025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