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 i-Voting 笨笨的,原因是:
- i-Voting 就是網路投票,不是「我」投票,投票當然要自己來,不需要特別強調 “i”。這個 “i” 是 internet,這是全球認識愛沙尼亞的國家都公認的說法,當然,台北市團隊可能相當過人,所以不認識愛沙尼亞大概也沒什麼問題
- 既然是網路投票,那就不會是實體投票,說 i-Voting 是去投票所投票,只是讓有「投票權」的人心理更為混亂
- 網路投票也不是拿來取代有法律效力的實體投票(選舉或議題公投)。i-Voting 和實體投票本來就是互相配合的。當然,如果還是不認識愛沙尼亞,那麼建議地理課或許要重修
- 「網路票選」不是網路投票,把網路票選活動也稱 i-Voting 可能有特殊考量,但此舉只會讓視聽再再混淆
- 若是實體投票通常會有監票機制,但監票機制透過會計師事務所來做,這是很特別的事情。我知道的作法是有選舉觀察團 (Election Observation Committee) 這回事,台灣也會有人會被邀請到不同國家協助當地建立起比較具有公信力的選舉監票機制,由於全世界的選舉還蠻多的,這件事也就很普及了。但我還沒聽過選舉觀察團是委託單一私人企業來擔任第三方見證的。或許有,但我不知道
- 網路投票 (internet voting) 更不是民意調查 (opinion polling)
現在的狀況比較像是不少人都知道香蕉長什麼樣子,但就是有人把打在一起的香蕉草莓牛奶硬要給猴子喝。我的建議是:我的建議是:
- 先在心理承認錯誤,知道錯誤和問題點在哪
- 好好讓研考體系發揮作用
我很喜歡台北,希望台北市更好。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