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北市這個「北士科自駕車實證場域計畫」的簡單意見。
1. 實證場域「淪落」為一個計畫,這表示:
1.1. 基金來源幾乎百分之百來自政府體系,缺乏民間投資
1.2. 計畫為期只有八個月,這跟沒有是一樣的。
2. 實證場域基地選址和狀態。
2.1. 選這個地方應該不是最佳解,但可能是最快解。解題的是市府,但最上游出題的應該不是車用電子,檯面上出題的(或是出需求),相關新聞有提。
3. 願景和說詞對不上,落差太大
3.1. 例如「希望促成北市相關創新智慧交通服務,台灣智慧車輛產業能量輸出國際市場」,這是非常跳躍的敘事,接近空談。若換成說「實驗如何促成車用電子和自駕車產業鍊的在地合作」,大概比較貼近現實。
3.2. 沒有看到傳統車用電子的身影,或許他們不需要這種「實證場域」。
順便提密西根大學 Mcity 計畫(也是實證場域)的幾個數字:
- 65個產業夥伴
- 1600萬美金投入與實證場域直接相關的研究計畫
- 超過100名密西根大學學生投入
- 30個科研計畫 + 1500輛測試車
- 密西根大學50人投入
初步看來,一個大學的計畫在所有構面,目前是完勝台北市和台北市的 PMO 計畫辦公室。有心很好,但可能一直缺乏有效的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