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台灣新辦公室不到新加坡的1/9

幾位來自臉書和台灣政府的代表連袂出席,一些觀察。

  • 臉書主要代表是:新加玻的 Dan Neary。台港(港台)則是梁幼莓 (Jayne Leung)、余怡慧 (Fei Yu) 和陳澍(George Chen)。這四個人的組合也有些味道,我們後面再看。
  • 臉書在新加坡的辦公室於去年 (2018) 第四季開幕,位於 Marina One。辦公室佔據整整四層樓,樓地板面積超過7,000坪。在台北南山廣場的則是號稱約800坪,約為新加坡的1/9弱。
  • 台灣政府出席和拍照的主要公眾人物有:蔡英文、陳其邁 (CISO)、王美花(MOEA)、王俊秀(MOEAIDB)等。
  • Dan Neary 在亞太區各臉書的盛會「無役不與」,也並非第一次去台北。梁則應該是余的老闆,余的業務主要還是要和梁報告。兩人的背景和經歷比較類似,都是廣告出身。陳則是公共事務,分工和上述三人不一樣,平常溝通合作的團隊,也不一定和新加坡有關。這不是因為他不負責新加坡的緣故,而是公共事務本來抓的就會比較緊。一般網路公司在這方面的陣仗,核心規模相較於安全、產品、工程、廣告或銷售業務等團隊,會小得多。陳的在台灣的角色本應最吃重,但在台灣卻是很明顯的不夠吃重。
  • 蔡英文也去了這場開幕(但單獨取景拍照),最後由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出來講話 (so his team is in charge of the social media)。這表示,府方還是把這開幕儀式當成是「社交媒體」和「產業發展」的一環來看。但若我們觀察同屬「總統府」等級的其他國家政府團隊,對於臉書在全球各地所引發的爭議,以及臉書對於一個資訊社會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在如何拉高層級因應,不可能落入如蔡英文團隊這麼單純的只看「亞洲矽谷」「 年輕人」「增加工作機會」等面向的敘事 (narrative)。我認為這是不恰當也不聰明的安排。
  • 王美花(政務次長)和林俊秀(組長)所待的經濟部,是臉書的「主管機關」。開幕不邀其他「政委」,原因之一當然是主管機關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在「象徵符碼」部分可能在媒體上更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人選。臉書在台正式拓展業務也不是三五年的事,走過這幾年,也把台灣的治理體系在蔡英文執政後,摸得比較清楚。有些稅務稅籍的問題,不太可能不想想看如何迂迴轉進,確保企業在這個市場的龐大收益。
  • 入鏡的陳其邁是資安長 (CISO),臉書被輿論「詬病」但又人人離不開這舞台的「假新聞」政策,涉及層面不少。你可能問說陳其邁和這些議題有什麼關係,我猜第一個當然是因為他是副院長,二是名義上的資安長,三則是他的團隊對於所謂「新媒體」的採用在去年選舉「大敗」後,積極不已。四是,國網中心待了一年甫退下來的資安長李忠憲投書建議,陳其邁要把指揮鏈拉起來,不是放在通傳會來處理假新聞。所以除了前一陣子 LINE Taiwan 找陳其邁站台之外,臉書台港也找他來站台,更確立了陳在這些事情的重要角色。
  • 余怡慧的背景是李奧貝納、微軟、穀歌然後臉書。是1990年代末期進入網路,所謂台灣網路生態培養出來但仍在網路市場活躍的主要「樣板」之一。這樣板不是說誰要培養這樣板,而是台灣的市場對於臉書大中華區而言,就是廣告銷售的樣板。
  • 陳澍是另外一位關鍵角色,不過和這次新辦公室開幕比較無關。應予關注,下回分曉。
  • 台北市真的沒有樓板面積夠大的辦公室了(非工廠和廠辦),例如樓面到兩百米跨距?

以上。

1 thought on “臉書台灣新辦公室不到新加坡的1/9”

  1. 私利大於公益 臉書遭揭「選擇性」訊息控管 名人擁有更多話語權
    2021-10-27 台灣英文新聞 李昱德

    2004年臉書創立時,只是一個單純讓人們可以聯繫彼此的社交網站。不過隨著使用者的增加、影響力的成長,逐漸出現臉書對消息控管的質疑。一份最近由前員工披露給美國國會的內部文件更顯示,臉書是「選擇性」移除網站上的訊息。
    這份長達數千頁、被媒體稱作「臉書文件」(The Facebook Papers)的檔案,是由前臉書產品經理Frances Haugen流出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則組成了「臉書文件計畫」(The Facebook Papers Project),在一週前取得了部分文件內容,各自發佈報導。
    Haugen指出,這些文件證實了臉書高層在知情的情況下,多次在進行消息控管時,將公司利益置於公益之前,在面對較有權勢、有名的用戶時,無視消息正確性,選擇性移除訊息。文件甚至指出,臉書公司內部有個叫做XCheck的「VIP系統」,來避免足夠影響臉書營運的有力人士對公司造成傷害,並專責應對這些人帶來的公關危機。
    舉例來說,外界多半還記得臉書與推特移除美國前總統川普多個爭議性言論一事。然而事實上,臉書一開始並不願做出處置,還發布公告,宣稱政治人物應該可以任意發言,公眾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更強調,臉書僅僅是個平台,不會進行言論控管。
    因此,川普在疫情期間散佈像是「新冠肺炎危險性比流感低」、「孩童幾乎完全免疫新冠肺炎病毒」這類的錯誤訊息時,臉書毫無作為。直到外界壓力成長到一定的程度後,臉書才開始有所動作,主動刪除川普部分明顯與事實不符的貼文。
    Haugen同時也透露,祖克柏在公司內部擁有近乎獨裁的權力,除了持有壓倒性的表決權股份外,還直接掌握了董事會,身邊更是不太會質疑他決策的高階主管。因此臉書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幾乎完全是他一個人的責任。
    也因為這樣,臉書正在逐漸流失年輕的使用者,使用年齡層正急速老化。美聯社分析認為,如果臉書不正視這個問題,這些使用者就不會再回來了,這無疑會衝擊取決於每月使用者數字的廣告收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