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台灣民主實驗室的報告 (2020/05)

這一份:疾病下的中國資訊作戰假訊息 – 在台傳播模式與內容分析

有幾位朋友第一時間在不同管道傳出此報告公開問世的訊息。對於報告撰寫人兩位和此單位我認識不能算多,但在過去部分場合有所交集,加上「資訊戰」「假消息」議題在過去兩年也曾花了時間研究(詳參相關文章)。基於對網路空間長期研究的興趣,我還是花了一點時間閱讀整篇的結構。以下為針對本篇報告的公開意見。

報告的篇幅:這報告算篇幅夠的,我們過去幾乎完全看不到針對此主題在繁體中文世界有比較長篇的報告(不是媒體報導)。在這一點上,本篇報告實屬有所貢獻。

報告的贊助者:不清楚,一般來說,若是以「智庫」型態所出版的報告,智庫本身的報告若有 sponsor 通常會直接揭露,或是 sponsor 給智庫是一筆 funding,資助的對象是智庫的計畫。一篇40多頁的報告是不是就是資助計畫的本身,我們從公開資訊不得而知。報告內有揭露可推想的 cost items 並不少,例如數據的抓取、儲存和比較進行比較長期的 archive。這些都需要人時、運算力、軟體程式和倉儲成本。或許我們在未來可以有機會知道更多的細節。

報告的可讀性:報告並不是很好讀,不好讀的原因有幾點:

  1. 設定閱讀的對象雖然不是一般民眾(例如執政黨的中常會),但最後看最多的可能還是一般的閱聽眾。對於專業研究者而言,這篇的命題和閱讀感有具體的落差。當然,台灣政黨的中常會成員和一般民眾對於網路空間和資訊戰的「理解」和「體會」不會相去太多,所以這篇在特定場合是可以多用途派上用場的
  2. 報告借用了「戰爭」和「資訊戰」的比喻,但是通篇的撰文風格比較偏向「社會研究」和「傳播研究」的寫法。台灣在「資訊戰」的研究(有表示興趣或是公開發言者)多半來自於幾個專業領域,例如:(a) 傳播 (b) 社會 (c) 法律 (d) 資訊。由於這領域尚屬新興,因此看研究者的命題和撰文風格,大致就可以了解其背景和訓練。沈伯洋是犯罪與法律社會學,曾柏瑜是社會學,這是在閱讀這篇報導之前應該要有的認識。從社會學和傳播角度來研究「資訊戰」,當然不是不可以,只要有研究的動能,在這個時間點都是值得的,不過……
  3. 呈上,但因為命題是「戰爭」,戰爭作用的空間是「網路」,涉及的行為不單純是械鬥、衝突而已,而是被提高到「戰爭」和整體社會「資訊戰」的層次。「資訊」「戰爭」是有既有研究的研究領域的,如果要如此命題,但這兩個部分大概不能或缺,應該是貫穿整篇報告的主軸。否則副標「在台傳播模式與內容分析」會更適合本篇報告,也不會造成專業研究者在閱讀報告時,不容易抓到本篇到底要強調什麼
  4. 資訊安全領域概念表述的缺乏,大概是本篇比較大的罩門。資訊安全領域在2000年網路(作用空間)慢慢成型之後,有了各種借用傳統戰爭學和軍事衝突研究的概念和框架以及對應的 taxonomy 的發展。沒有這些概念的介入,很難理解為甚麼可以稱之或是類比為「戰爭」。我舉幾個關於「資訊戰」的問題:
    • 戰爭的規模是什麼?
    • 誰發起攻擊?什麼是攻擊?什麼是零星的衝突?什麼才能稱為大規模衝突?
    • 武器的型態是什麼?武器的威力是如何量測的?武器的投射距離是什麼?武器是軍用武器,還是只要有攻擊意圖的人持有,就能稱之為武器?
    • 軍事武器的操作需要什麼訓練?
    • 衝突是如何被得知的?即將發生的衝突是如何被偵測的?
    • 威脅是如何評估的?戰損是如何評估的?
    • 戰場是什麼?什麼叫做入侵?
    • 什麼是優勢?什麼是穩定?什麼是不穩定?
    • 武器作用的空間是什麼?武器作用的空間如何「滲透」到了「認知領域」?武器作用的效果是什麼?

報告的價值:我個人的理解是這篇報告是努力的成果,但如果「資訊戰」是真的戰爭,而且如此至關重要,那麼研究的能量不會只有發生在一個新興團隊的身上。若是如此,那表示,其他領域的研究者(無論是台灣還是對台灣有興趣的美國研究者)找不到切入的途徑和完整資源。另外一個可能性是,這篇報告並還沒有處理到資訊戰所帶來的威脅和模式的揭露,但作為時序般 (timeline) 的詳細紀事錄,不失為嘗試。對 fake news 和 disinformation 傳播的內容研究(或是衝突文化的網路社會學研究?)是否可以就支撐起對「資訊戰」現況的理解,我們還需要更多來自各領域的研究。

簡單如上。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