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沒有。
五倍券 5000.gov.tw 的流量就像是「敵軍來襲」,結果「指揮中心」高調維持單一入口造成各環節癱瘓之後,大家自行其是只求保命。主要就是「五倍券」開始提供線上服務這件事,但這次不是單看網站本身,而是整個服務根本是放生國民「數位技能」的「優生劣敗」,業者「自行其是」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台灣政府在政策端和執行端,都沒有能力服務大量的網路使用者,而且責任在哪一段也沒有搞清楚的機制和誘因。
今天上午各種已發生的大規模障礙:
- 5000.gov.tw 網站:時好時壞、障礙訊息不明、英文版本幾乎只是一張皮
- 銀行:這包含各主要的銀行,例如網站服務連線故障、OTP 簡訊限制提早額滿、新申請會員簡訊認證障礙、個人綁定資料吐錯等
- 郵局:OTP 驗證碼從網頁打開原始碼就可以取得的邏輯(兩步驗證直接在前端取得)
- 官方的支付服務「台灣Pay」:app 無法打開
- 院長:遊戲規則有點 contradicting 的發言(對照經濟部長的發言)
- 基層民政:如里長端幫忙里民刷健保卡
如果行政院如此高調推出五倍券透過單一入口推播訊息,提供服務,那麼還做到這樣,合理推斷就是政策團隊的決策是有障礙的。這問題是明明政府就不是沒有人,但這麼多問題就在眼前但還是看不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我猜決策團隊面臨了兩個主要的困境:
- 決策團隊的「多樣性低」,多半是沒有網路服務各類實務經驗的人在負責政策討論和「拍板定案」各環節
- 決策團隊偏聽,低估網路服務量能的快速提升必須包含政策、技術、採購、財務、客服和維運經驗等的整備難度
對消費者來說服務流程很亂,尤其是隨著加碼方案陸續推出,五花八門,不可能有人了解全貌。根本是浪費時間。
我腦子裡浮現是類似軍事的場景。這種類似有大流量「攻擊」單一入口網站,5000.gov.tw 網站就好比是台灣唯一對外的港口。港口吃不下可預期的這些流量,癱瘓讓流量自動外溢出去。有「攻擊單位」卡在外海進不來,但一波波卻是不見緩解。已經進來港口的看到港埠服務癱瘓,摸清楚到其他地方的路徑(網址)之後,直接跳竄到各服務網站(類似實體的鄉鎮、街廓、市集)。這些行政/單位(銀行、郵局)吃不下流量或沒有預期某種攻擊型態的瞬間大量介入,也陸續發生了障礙狀況。但因為台灣政府在網路服務的 “C4ISR” 是一團混亂的狀態,決策中樞的 “situational awareness” 也是中風狀態,竟然在「接戰前」有了行政院長這樣的發言。這是非常不祥之兆。
再來,網路服務沒有軍區的概念,也沒有健全的指揮體系,更沒有能緊急調動成為主力的防禦單位,連對抗要臨時找兵都找不到。從入口端的港埠、物流的輻散路徑,支撐港埠運作的各單位和這些具有攻擊性質的流量,就很容易癱瘓這些在五倍券網站推出之前的「高調」和「固若金湯」的保證。
希望最後不是沒有人負責,因為這問題是全面性的。何以至此一定有決策不查的環節。這些環節所造成的問題,是永遠不會自動消失的。